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接任理事長,承諾以「分享、合作、共榮」,帶領產業共度變局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電電公會)於日前隆重召開第27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完成新一屆理監事改選,由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接任理事長,延續第26屆理事長李詩欽所奠定的會務發展基礎,並提出「分享、合作、共榮」理念,期盼在全球政經變局下,攜手產業共創新局。

大會現場冠蓋雲集,行政院院長卓榮泰親自蒞臨主持理事長交接儀式並致詞勉勵,經濟部政務次長江文若、內政部副司長陳佳容及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副理事長陳進財等多位貴賓也到場祝賀,肯定電電公會長年對產業升級、政策建言、國際交流等方面的重要貢獻。

產官齊聚 肯定公會角色
卓榮泰致詞表示,電電公會會員超過3,000家,從半導體、通訊、光電、家電到重電產業,涵蓋台灣科技產業主力,合計會員人數近93萬人,堪稱百萬產業大軍。電電公會不僅是台灣電子電機產業的代言人,更是產業界與政府溝通的橋樑。

「今天雖然是職務的交接,但兩位理事長都不會離開這個舞台,將持續在國內外為產業打拚,為國家發聲。」卓榮泰對卸任理事長李詩欽表達高度敬意,他表示:「李理事長今天清晨才從美國返國,立刻參加大會,充分展現對產業的責任感與行動力。他任內不僅積極奔走國際,從日本到德州、從歐洲到中南美洲,成功促成多項關鍵合作案,更是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的重要顧問,提出許多重要建言。」

卓榮泰也對新任理事長劉揚偉表示歡迎與期待。他坦言,當他得知劉揚偉願意擔任理事長時,感到十分驚訝與感佩:「在企業經營已如此繁忙的情況下,仍願投入產業公共事務,實屬難能可貴。這顯示出鴻海集團對整體產業責任的承擔,更彰顯台灣企業領袖的胸襟與格局。」

來自中央各部會與產業組織的代表也陸續發表致詞,從不同角度說明電電公會對台灣經濟與產業政策的影響。經濟部政務次長江文若表示,電電公會多年來對政府在推動出口與產業轉型的協力不可或缺。江文若也強調,面對國際變局與關稅風險,經濟部已啟動多項因應措施,包括加碼中小企業貸款、擴大外銷融資保證、協助業者研發轉型與開拓海外訂單,務求讓企業不僅生存,更能進一步發展。

內政部副司長陳佳容則以「含金量最高的公會」
來稱讚電電公會的實質貢獻。她表示,台灣約有數千個工商團體,但能夠在內政部的評鑑中連續獲得「優等」、「特優」肯定者屈指可數,而電電公會即為其中翹楚。「公會在推動政策建議、人才培育、國際參與等面向持續精進,堪稱全國模範。」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
會副理事長陳進財則從宏觀產業環境角度,呼籲政府儘速通過針對產業電價補助的1,000億特別預算案,以協助廠商因應電力成本上升與供應鏈轉移挑戰。

交棒不退場 承諾續助產業拓局
卸任理事長李詩欽回顧任內六年成績,表示在歷屆理監事與會務同仁支持下,成功推動AI高峰論壇、成立AIIA創新應用聯盟、強化產業人才與永續議題、促進與美、日、歐等地的實質合作與參展。李理事長並秉持一貫的熱心公益精神,將卸任紀念品轉作公益捐贈,捐出30萬元回饋社會。

李詩欽指出,電電公會從一個傳統的公協會,轉型為具有全球視野與政策影響力的產業平台,這條路並不容易。「我們不再只是工商團體的角色,而是站上國際舞台,與歐洲、亞洲、美洲的產官學深度互動,發揮台灣產業的關鍵影響力。」他並感性說道:「我曾在德國會議現場親耳聽見他們提及台灣;在墨西哥總統府裡,也看到台灣電子業被肯定。這些不是我個人的成就,是我們電電公會的集體努力,是台灣產業的光榮。」

談及卸任後的角色轉換,李詩欽強調,雖然離開理事長職務,但不會離開產業與公會。他承諾將以榮譽理事長身分繼續支持新團隊,協助產業拓展新局。對於新任理事長劉揚偉的接棒,他表示無比欽佩與放心。

「劉董事長肩負台灣最大企業之一的重責大任,仍願為產業公共事務投注心力,可說是難能可貴。他的全球視野與實戰經驗,將引領電電公會進一步邁向國際。」

承擔產業使命 三大方向共創未來藍圖
新任理事長劉揚偉致詞時首先向前任理事長李詩欽致敬,他表示:「李理事長這6年來為電電公會所打下的基礎令人敬佩,無論是國際能見度、AI推動還是永續倡議,都成為產業界的重要資產。我非常感謝有這樣一個穩健的起點,讓我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

劉揚偉表示,他並非一開始就答應接任理事長此一職務。面對事業龐大、集團繁忙的經營任務,他坦言自己思考再三,但促使他最終點頭的關鍵,是他對當前全球經貿局勢的深刻體認與對中小企業所處困境的強烈共鳴。他直言:「今天全球的變局,對中小企業造成的衝擊尤為劇烈。

電電公會擁有超過3,000家會員,其中近七成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有技術、有產品,甚至是隱形冠軍,但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動盪下,若沒有體系支援,可能會在風暴中被邊緣化。」因此,他強調:「作為大型企業代表,我認為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出來,分享資源,承擔責任,協助中小企業一同挺過這個轉型陣痛期。」

劉揚偉接著明確提出三大推動方向,第一是打造「日不落的TEEMA科技園區」。劉揚偉認為,區域製造已成全球產業發展的明確趨勢,過去單一大規模集中製造的模式,正被多據點、地區化的架構取代,「我們要攜手政府與產業夥伴,讓台灣的技術、管理與價值能夠在世界各地落地,並與當地市場緊密連結。」

第二是推動AI產業共創平台,讓中小企業也能上車。劉揚偉表示,AI將是製造、醫療、物流、設計、教育等所有產業的基礎能力,若缺乏資源,中小企業將難以投入、甚至被排除在新賽局之外,「我們要打造一個開放、模組化、可共享的AI平台生態系,不是只給大公司用,而是讓中小企業也能以低門檻參與、快速上手。」

第三是落實「分享、合作、共榮」的核心價值,強化電電公會的文化與信念。他表示:「真正的競爭力,不是個別企業的強,而是產業生態系的共好。」因此,他主張透過打造產業對接平臺、舉辦跨領域交流工作坊、建置共用資源庫等方式,促成不同規模企業的合作。「大企業能提供系統架構與市場通路,中小企業有靈活創新與特定技術優勢,若能合作,成果將遠大於各自為政。」

致詞最後,劉揚偉再次感謝公會同仁、歷屆理監事及所有會員企業的信任與支持。他表示,電電公會即將迎接下一波挑戰,也將迎向更高層次的價值創造。他強調:「我不是來管理一個組織,而是與各位一起共創產業未來。」他承諾,將以企業家的速度與組織的穩健,兼顧國內需求與國際競爭,建立一個既接地氣又放眼全球的電電公會,推動台灣電子電機產業持續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