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TEEMA 引領會員企業把握發展契機,拓展北美戰略版圖 - 台灣ICT產業積極赴美投資布局 深化國際競爭力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文/電電時代編輯小組

隨著全球經濟及科技產業逐漸以人工智慧(AI)作為發展核心,TEEMA積極推動台灣ICT產業進行戰略布局,以及協助重要會員企業加速赴美投資設廠,以鞏固全球市場地位並深化國際合作。這也正與美國川普總統於第二任期所提出的「川普2.0:重振美國製造」政策不謀而合。該政策強調強化本土供應鏈、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並大力發展AI、高科技與能源基礎建設。川普政府透過稅務優惠、基礎設施投資與政策鬆綁,吸引國際企業將先進製程與AI伺服器、晶片、材料等生產環節導入美國,形成新一波的製造業升級浪潮。

近年來,台灣企業亦積極布局美國市場,展開大規模的戰略投資,特別是在半導體、伺服器與相關產業供應鏈方面的投入尤為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德州憑藉其獨特的地理與經濟優勢,成為台灣企業首選的投資據點。德州人口約3,129萬人,地處美國與整個美洲大陸的交通與物流核心位置,擁有六個全美領先的運輸暨配銷都會區,23個港口處理全美20%以上的國際貨運,境內設有六座全美50大機場,以及全美最多、共35個自由貿易區,連續23年為全美第一大出口州,出口占全美總量超過20%,這些因素使得德州多年蟬聯為外國企業投資首選地。

目前已有超過20家台灣企業落地德州,包括鴻海、英業達、環球晶、日月光、台達、光寶、康舒、貿聯、欣技、昇貿、元太、明基、系統電、拓連、緯創、宏達電、東元、台橡、台塑、李長榮化工及中油等,顯示台灣企業在當地產業鏈中的深度布局與長期發展的企圖。

多元投資策略推動
深化台美產業鏈合作共榮

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TSMC)持續深化其美國布局,於2020年宣布在亞利桑那州投入120億美元興建5奈米製程晶圓廠,該廠預計於2025年正式投入量產。2025年3月,台積電更進一步追加投資1,0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擴建三座新的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及一個研發中心,使其美國總投資額提升至1,650億美元。如此龐大布局不僅滿足日益增長的全球晶片需求,也深化了與美國客戶間的合作關係。此外,環球晶圓(GlobalWafers)也計劃於2025年在德州謝爾曼市投資50億美元興建12吋晶圓廠,以增強其全球半導體市場地位。

除了半導體產業,伺服器與電子製造業的台灣企業亦積極擴展美國市場。鴻海科技集團(Foxconn)長期深耕德州市場,近期更追加投資10.7億元台幣擴充AI伺服器產能,並與蘋果公司合作,在德州休士頓建立占地逾7,000坪的AI伺服器組裝廠,預計2026年前投入營運。英業達(Inventec)也在休士頓設立廠房,專注高價值AI伺服器生產,以貼近北美市場需求。同樣地,緯創(Wistron)與緯穎(WiWynn)亦在德州布局土地與廠房,加強伺服器維修及售後服務能力。

另外,廣達電腦(Quanta Computer)與和碩聯合科技(Pegatron)也積極考慮擴大其美國的生產規模,因應美國可能增加的貿易關稅與市場需求,而東元電機(TECO)則以北美為布局重點之一,在美國德州設有生產據點,並於2025年啟動電動車充電樁產線的量產,積極拓展電動載具相關市場。同時,東元也在墨西哥新萊昂州投資興建高效率馬達廠,強化與德州東元西屋馬達廠之間的協同效應,以全面提升北美供應能力,拓展美國、加拿大及中南美洲市場。

這些會員企業赴美投資的策略動機包括貼近客戶以縮短供應鏈並迅速回應市場需求,避開貿易戰所帶來的關稅成本,以及利用美國政府提供的友善投資政策,整體來看,台灣企業在美國的布局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涵蓋半導體、伺服器、電子、等產業領域,這些策略性投資不僅深化了台美間的經貿合作,更增強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TEEMA 積極推動赴美投資布局
推動ICT 產業轉型

自川普政府發動美中貿易戰以來,全球ICT產業鏈經歷劇烈變動,尤其以伺服器產業受影響最深。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實施的高額關稅,迫使台灣多家主要伺服器ODM廠商紛紛將生產線由中國遷往東南亞、墨西哥,甚至直接移師美國境內,以規避貿易戰所帶來的成本增加與風險。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TEEMA)理事長李詩欽指出,北美是全球最大伺服器需求市場,儘管台灣企業已在全球伺服器主機板市場中占據九成的高市占率、系統市佔八成,但在美墨地區的產品生產僅占約15%,顯示出台灣企業在北美市場擁有龐大的發展空間。因此,積極推動會員企業赴美投資佈局,已成為TEEMA重要的策略目標。

TEEMA多次組織台灣企業代表團前往美國進行市場考察,並與德州及加州政府、當地產業界建立起密切的合作關係。特別是在2025年2月,李詩欽理事長率領包括鴻海、緯創、英業達、緯穎、和碩等重量級ICT業者前往德州拜訪州長Greg Abbott,深入討論未來可能的合作與投資方案。

然而,德州政府正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計劃將過去以農牧、石油為主的經濟結構,轉型為以AI、軟體和低軌衛星為主的新科技中心,甚至提出將打造類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的高科技產業聚落,以吸引國際企業進駐,特別是來自台灣的ICT企業。

尤其引人注目的則是美國政府強力支持的「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該計劃由OpenAI、軟銀、甲骨文等國際科技巨頭共同投入5,000億美元,於德州亞伯林市興建十座超大規模的AI資料中心,其投資規模之大,堪比二戰時期著名的曼哈頓計劃。這一史無前例的龐大基礎建設,不僅彰顯了美國重塑全球AI產業格局的雄心,更為台灣ICT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機。

深化產學合作與國際交流
為了進一步推動台灣ICT企業全面掌握北美市場的商機,TEEMA更與AI創新應用聯盟(AIIA Alliance)計畫於2025年4月底至5月初再度組團訪美。屆時將在德州舉行「台美AI/CEO論壇」,與當地商會進行深入交流,並安排參訪德州大學(UT Austin)及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AI研究機構,深化產學合作。此外,也將前往加州矽谷,與史丹佛大學、柏克萊大學等知名學術機構進行技術交流,並與加州政府高層進行會談,拓展更多合作契機。

透過這一系列積極主動的國際佈局,TEEMA不僅為會員企業開拓了進入美國市場的重要通路,更加速了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促進國際間的技術轉移與知識共享,打造具備全球競爭力的ICT產業生態圈。同時,也進一步鞏固了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鏈上的戰略地位,為台灣ICT產業的長遠發展及在未來科技領域中的領導地位,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