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蔡育仁 電電公會展覽專案室
2025年2月19日,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永續發展委員會召集人李詩欽率領公會代表團(常務理事/能源與儲能委員會主任委員/正崴總經理胡惠森、理事/能源與儲能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城總經理許逸德、資深顧問/永續發展委員會顧問林江財、秘書長陳逸萍及會務同仁等一行計九位),拜訪環境部,與部長彭啟明及相關單位進行深度交流,探討產業綠色轉型、能源政策,以及台灣ICT產業如何在全球永續發展趨勢中保持競爭力。本次會議由環境部部長彭啟明主持,參與單位包括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綠色戰略辦公室、國家環境研究院及監測資訊司等,顯示政府對於企業減碳、綠色供應鏈及國際碳管理標準的高度重視。

TEEMA 提出三大議題 加速永續轉型
理事長李詩欽在會中提出三大重點議題:
1.全球AI賦能永續高峰會與COP30參與計畫
李詩欽首先提及,電電公會將於5月28日至29日攜手GeSI與台灣大哥大,舉辦「全球AI賦能永續高峰會」,預計邀請五百多位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AI如何驅動綠色成長。會議期間將促進政府、企業及國際組織的交流,期望透過這場論壇,台灣能夠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發揮更大影響力,進一步組團參與11月於巴西舉辦的COP30氣候峰會。
2.能源轉型與深度節能
針對能源政策,TEEMA能源與儲能委員會主任委員胡惠森表示,電電公會的會員企業涵蓋台灣最主要的用電大戶,亦為節能設備的關鍵供應商,因此在能源轉型的推動上,公會可提供技術支援與產業對接。未來,公會將協助推動ESCO(能源服務公司)模式,促進產業間的節能合作,並與政府共同探索2030年綠電需求達400億度的可行方案。
3.國際關稅與川普2.0對策
李理事長指出,考量到美國大選可能帶來的政策變化,台灣產業須提前應對川普2.0時代可能出現的貿易壁壘,如重新調整對中國關稅及退出巴黎協定等議題。他進一步建議,台灣應積極參與國際倡議組織,以確保ICT產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競爭力,並與各國保持碳中和標準的同步發展。

環境部回應:
深化公私協力 共創綠色未來
對於電電公會的建議,彭啟明表示,環境部將全力支持五月的全球AI賦能永續高峰會,並邀請TEEMA共同參與COP30的準備工作,協助業界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發揮更大影響力。此外,他強調,政府正積極推動ESCO模式,並建立台灣ESCO聯盟,以加速產業減碳與節能技術的落地應用。
在國際合作方面,彭啟明透露,環境部已爭取派駐人員至歐盟與美國,負責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 及電子廢棄物等議題的國際接軌工作。未來,電電公會若能與政府攜手,整合企業需求,將有助於台灣企業在國際綠色供應鏈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此外,對於川普2.0可能帶來的政策變數,彭啟明強調,環境部雖非經濟決策核心,但已與美國環保署保持溝通,並設立100億綠色成長基金,以協助企業應對國際碳交易與減排標準的變動。

深化產官合作
共同推進淨零目標
本次會議亦涵蓋多項具體產業合作議題,包括:
● 企業碳足跡盤查與減排策略:環境部將與電電公會合作,針對半導體、電子製造等高碳排產業,提供技術輔導與減碳培訓,以確保企業能符合2030年NDC(國家自定貢獻)目標,即電力排放係數降低至0.319公斤CO2e/度。
● 產業綠色採購與ESG法規對接:環境部將擴大綠色採購範疇,並預計在2030年前提升政府與企業的綠色採購比例至10%,鼓勵產業加速轉型。
● 再生能源與儲能發展:針對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的推廣,政府將優化土地規劃與法規調整,以確保能源供應穩定,並且鼓勵企業採用綠電與儲能技術。
會議最後,李詩欽強調,電電公會作為台灣ICT產業的代表,將積極響應政府政策,推動產業綠色轉型,並在國際倡議與供應鏈合作方面發揮更大影響力。他期待未來能與環境部深化合作,攜手產業界,共同邁向淨零碳排的未來。本次會議圓滿落幕,象徵著政府與產業攜手合作,為台灣企業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綠色永續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