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琮皓 電電公會國際業務室 圖/ Electronica 官網、Shutterstock
每年冬季,全球電子產業的目光都會聚焦在德國巴伐利亞邦首府慕尼黑。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零組件展覽會,慕尼黑電子展(electronica)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廠商與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索電子產業的未來發展。2024年德國慕尼黑電子展(Electronica 2024)於11月12日至15日在慕尼黑展覽中心(International Congress Center München)舉行,主辦單位為慕尼黑國際展覽集團(Messe München),自1964年開始舉辦展會活動,每兩年舉辦一次,2024年則是第31屆。根據大會官網統計2024年參展廠商來自59國超過3,480家業者,76%國際參展商比例,其中1,059家來自中國為最多;956家來自德國為次之;276家來自台灣排第三位,吸引超過8萬參觀者進場、54%國際參觀者、來自100個不同國家,繼德國之後,前十名的觀眾國家分別是:義大利、中國、法國、奧地利、英國、瑞士、美國、西班牙、荷蘭和波蘭。

2024年的Electronica 2024主打口號為「走進全電動社會」,在展覽主題部分當然也是跟大會焦點話題息息相關,這次總共開放18個展館,其中兩個展館C1與C2館是與歐洲半導體展(Semicom Europa)合作舉辦,展覽項目依序為半島體、EMS、PCB和其他電路載體、嵌入式系統、顯示器、微米和奈米系統、感測器、測試儀器、被動元件、機電/系統周邊、電源供應、無線設備、車用電子元件等項目。
2024年以人工智慧(AI)、永續(Sustainability)以及電動車(Automotive electronics)為三大概念主軸,如同前面所提到2024年主打口號為「走進全電動社會」,人工智慧在優化能源生產、分配和消費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舉個例子,人工智慧可以從能源
系統和電網的大量數據中分析並獲得有價值的見解。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系統開始進行自我改進,實現更有效率的能源供應。此外,人工智慧的應用程式也正在為能源領域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
透過使用人工智慧,企業可以提高競爭力、降低成本並為氣候保護做出貢獻,成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永續方面在全電動社會的發展下,「永續」意味著設計電氣和電子系統,以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由於氣候變遷和有限的資源是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業界也逐漸開始針對能源效率、永續材料、回收管理、綠色供應鏈、社會責任五大主題進行深入發展計畫,也促進了永續發展與商業成功之間的連結,納入其商業模式,永續趨勢也正在蓬勃發展;電動車方面,在全電動社會下這意味著一場遠遠超出動力總成範疇的全面變革。連接性、自動駕駛以及行動即服務等新商業模式正在為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儘管在成本、充電基礎設施和天然資源方面存在挑戰,但汽車產業也存在巨大機會。全球對電動車的需求不斷增長,新電池概念等技術進步也正在加速。電動車領域最新發展包含推出連網車輛、智慧充電費率、自動駕駛、新行動概念、經濟實惠等發展,試圖改善其充電基礎設施不足、成本高、續航里程低、監管技術不明等情況,在全電動社會下連接性、自動駕駛以及行動即服務等新商業模式正在為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各國大廠發表AI 相關技術與趨勢
自動化是現代工業的核心,正在推動幾乎所有產業的數位轉型。在本次慕尼黑電子展將展示感測器技術和連接這兩個關鍵領域的最新進展。領先的公司和專家將展示為全電動社會鋪平道路的關鍵趨勢和技術,從而提高能源效率和永續性。
精準感測器技術,即時監控
感測器是現代化自動化解決方案的支柱。它們記錄和處理對於控制和監視機器和系統至關重要的數據。感測器的即時監控可以優化操作並提高生產率。在2024年慕尼黑電子展上,AMSYS、歐姆龍、意法半導體或伍爾特等領先公司展示了最新的感測器技術,這些技術可實現精確測量並提高工業應用的效率和安全性。

透過進階連接實現無縫集成
現代連接解決方案對於無縫整合自動化系統至關重要。除了廣泛的無線標準和協定之外,工業乙太網路還是一項關鍵技術,可實現現場級的即時通訊和端到端網路。單對乙太網路(SPE)提供緊湊的解決方案,可傳輸能量和數據,從而提高工業應用的效率。確保機器和控制系統之間可靠、高效通訊的相應產品和技術在2024年慕尼黑電子展上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其中包括3M、Harting、Phoenix Contact、Wago或Weidmüller等參展商。
自動化夢想家的必備之選
自動化在全電動社會的願景中發揮核心作用。透過整合智慧系統和節能流程,它有助於優化能源消耗並推廣永續技術。在2024年「走進全電動社會」的口號下,2024年慕尼黑電子展展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例如支援向永續未來過渡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參觀者可以期待來自知名參展商的一系列創新成果,這些創新成果將塑造自動化的未來,其中包括Delta、Murata、Toshiba或Vishay。此外,具有敏捷思維和創新理念的新創公司正在為該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氣候保護和永續發展的巨大潛力
2024年慕尼黑電子展國際調查
● 超過60%的人期望獲得能負擔的清潔能源
● 對技術的開放程度不同
● 受訪者傾向於認為電子和數位化使他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輕鬆
數位技術使公司能夠有效地實現永續發展目標。儘管智慧家庭和智慧移動的接受度和使用強度存在相當大的差異,但歐洲、美國和亞洲的消費者卻看到了透過數位技術實現氣候保護的巨大潛力。
環境保護、人人有責,本次慕尼黑電子展,大會也在永續議題上除了透過展覽形式展出之外也安排在各個展館不定期舉辦跟永續主題相關論壇,加強宣導讓社會大眾對於永續議題也有所認知,增加關注與環境永續相關的各種議題。
數位化和網路化帶來的顯著優勢
根據大會官網分析,德國、美國和中國64%的受訪者希望數位解決方案能提供負擔得起的清潔能源。
同樣,64%的德國人認為這是永續城市和自治城市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中國,89%的受訪者相信數位化和網路化在私人領域也提供了相當大的優勢。然而,德國在所有受調查的幾個國家中取得了最低的數值。只有66%的德國人同意智慧家庭可以幫助他們使自己的家更節能並消耗更少的資源的說法。
「網路化和電氣化,例如透過電動車,無疑地推動了氣候中和社會的發展,」慕尼黑展覽公司執行長Reinhard Pfeiffer博士說明。
以創新技術實現綠色數位轉型
德國電子和數位工業協會ZVEI將電氣化、數位化和自動化三大趨勢視為向氣候中和工業社會轉型的關鍵槓桿。ZVEI總裁Gunther Kegel博士在論壇上表示:「只有持續運用三大趨勢的巨大力量,歐洲和德國想要的綠色和數位轉型才能有機會實現。」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監管要求比以前更加協調非常重要。政客不應追求對最後細節的過度監管,而應創建一個有利於企業家主動性並信任技術創新的框架。
人才永續
2024年慕尼黑電子展的焦點話題「人才」強調了對未來年輕人才和技術工人的要求。特別的是在展覽館內舉辦了「就業媒合論壇」,落實了大會對於”人才永續”的理念,對於人才的需求大會也在電子廣告中提到需具備有能源轉型和數位轉型技能的高素質專家。在全電氣協會(AES)的背景下電機工程、電腦科學和工程領域技術工人短缺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所以在本次慕尼黑電子展上針對人才永續部分也提出了四大主題,依序為教育培訓、職業道路、多元化和包容性、永續性。希望能夠在這瞬息萬變的局勢下,為業者以及求職者雙方找出平衡,達到深度合作的效果。

各國大廠發表電動車相關技術與趨勢
俗話說「車為民生必需品」,全世界對於購車需求的客戶數量很多,但傳統的燃油車由於二氧化碳排放量過大,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傷害也是日漸擴散,針對環境永續問題在這幾年間也看到各國大廠開始將汽車研發方向從傳統的燃油車轉向走進全電動社會的電動車,對於電動車方向目前也面臨眾多挑戰,2024年慕尼黑電子展幾個國際大廠像是阿爾卑斯阿爾派、ADI、英飛凌、村田、恩智浦、三星、意法半導體、TDK和Vishay等公司向全世界說明汽車解決方案和技術。
根據安永最近發布的一份關於全球16大汽車集團經濟狀況的研究報告,2023年,一些關鍵數據創下了歷史新高,總銷售額年增14%,達到2.05兆歐元,利潤成長15%,達到1,760億歐元。汽車行業正處於轉折點。
電力驅動與創新推動
儘管補貼已停止且某些地區缺乏基礎設施,但未來屬於電力驅動,全球所有類別的車輛都在推動電氣化。軟體、電池和電子產業在這裡發揮關鍵作用。就電池而言,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固態電池等未來技術將在充電時間、續航里程、消防安全和成本效率方面樹立新標準。
2024年的慕尼黑電子展也持續關注行動轉型所需的電子元件、技術和解決方案。例如,具有寬頻隙的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半導體由於其高效率水平和能源效率而在電力驅動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並且它們變得更加強大。逆變器的開關頻率進一步提高,從而提高了駕駛舒適性和能源效率。
汽車轉變為物聯網設備:
軟體是關鍵能力
數位化駕駛體驗早已成為最重要的特徵,汽車也成為了物聯網設備。互聯移動性幾乎貫穿所有車輛功能。高度數位化的車輛構成了輔助和自動駕駛等未來技術的基礎,同時也為透過個人化和資訊娛樂以及駕駛輔助系統(ADAS)(尤其是安全功能)提供的駕駛體驗奠定了基礎。這意味著製造商需要轉型為「軟體優先」的公司。UNECE法規也為他們帶來了網路安全領域的新挑戰。
應對所有車輛類別的頻寬和運算能力增加的關鍵之一是分區E/E架構以及切換到與嵌入式控制單元聯網的少量強大車輛電腦。

汽車論壇
2024年11月11日在ICM會議中心舉辦了電子汽車會議,演講嘉賓邀請到來自恩智浦、意法半導體、英飛凌、捷豹路虎等公司高層進行演講,焦點話題圍繞在驅動系統、感測技術、軟體技術整合、電池永續應用等主要議題,在議題介紹上從氫到燃料電池,從混合動力驅動到純電動車,全球範圍內所有類別車輛的電氣化正在以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技術重點取得進展。根據歐盟法律要求正在推動對車輛內外智慧內部感測器和事故避免系統的相關技術以及輛生命週期供應鏈在二氧化碳中和、 永續性、回收等方面所面臨的未來挑戰。或許是因為德國是汽車品牌的工業大國,對於本次慕尼黑電子展大會對於汽車產業的重視度可以說是非常高。
台灣形象館以及廠商們的參與
本屆德國慕尼黑電子展是本會第七次組團參加該展,透過本會報名總共有64家廠商、80個攤位,而這80個攤位分別設立在A4館電源供應區、A6館被動元件區、B2館機電/系統周邊、B1館PCB和其他電路載體以及B6館顯示器、無線設備、車用電子設備,其中A6館被動元件區以及B2館機電/系統周邊為台灣形象館,這次國家形象館主要採用新式台灣一等一標誌,主視覺與外貿協會台灣館采同樣藍色色系,最高高度4米,另搭配電路板電路意象加強所有台灣館廠商電子專業形象,在展出的過程中也得到了一些來自外國參觀者針對台灣形象館設計外貌上獲得的一些讚美,除了本會籌組之外,其他包含像是貿協這次共組了54家廠商、73個攤位以及其他個別參加的台灣廠商總共276家參加,整個台灣館顯得熱鬧非凡。
除此之外在本次慕尼黑電子展本會李詩欽理事長率陳逸萍秘書長、國際業務室劉世維主任以及其他同仁在展覽過程中到理、監事攤位為所有透過本會報名參展的台灣廠商們加油打氣,為這一週在歐洲打拼的所有台灣廠商進行助威,除了給予台灣廠商們鼓勵、打氣之外,理事長也率秘書長以及其他同仁拜會大會主辦單位慕尼黑國際展覽集團(Messe München)的CEO相關運營管理團隊,針對未來雙方的合作計畫進行更深一步討論、充分的展現出李理事長對於慕尼黑電子展和所有台灣廠商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