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電電時代編輯小組 圖/外交部新聞資料
近來,台灣透過多場歐洲產業交流活動,展示了深化經濟合作與科技創新的實力與決心。前總統蔡英文、外交部長林佳龍的出訪,以及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TEEMA)歐洲參訪團的行程,為台歐雙邊合作注入新的動能。從半導體供應鏈到智慧製造與永續發展,台灣與歐洲攜手推動產業升級與供應鏈韌性,共同迎接全球經濟與科技的挑戰。

聚焦科技合作的台歐互動
蔡英文的歐洲之行以推動台灣與歐洲在科技與產業領域的合作為核心主軸,展現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重要夥伴的價值。她先後造訪捷克、法國及比利時,透過多場高層會談與公開演講,強調台灣在半導體技術上的領導地位及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在捷克的「公元兩千論壇」(Forum 2000)上,她以《民主團結戰勝威權挑戰》為題發表演說,不僅重申台灣的科技優勢,還呼籲國際社會,特別是歐洲國家,攜手合作應對供應鏈分散與地緣政治挑戰。她的言論引發與會人士對於科技與價值結合的廣泛討論,進一步鞏固台灣在歐洲的良好形象。
在比利時的行程中,蔡英文參訪了歐洲議會,與政策制定者及產業領袖進行多層次的交流,深入探討台歐在半導體技術與數位轉型上的合作潛力。她特別強調台灣在晶片製造與技術創新上的關鍵能力,可以為歐洲的科技產業鏈升級提供有效支援。此外,她也推動了多項潛在合作機制的討論,例如技術標準對接及研發資源共享,進一步展現台灣作為歐洲產業合作可靠夥伴的實力。同時,她的到訪也提高了台灣在國際科技舞台上的能見度,為台歐長期合作奠定基礎。
林佳龍則集中精力於深化台歐產業鏈的聯繫,特別是推動科技研發與供應鏈穩定的合作。他參訪比利時的比利時校際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這是一個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與奈米技術研發機構。林佳龍透過與該中心的高層會談,促進台歐在先進半導體製程、技術標準化以及相關人才培訓計畫上的合作,進一步推動了雙方在供應鏈韌性方面的發展。此外,他在波蘭的經濟合作論壇上,不僅見證了台波商會與波台商會的合作備忘錄簽署,還深入了解波蘭在新能源產業及半導體製造上的策略布局。這些交流與合作強化了台歐經貿夥伴關係,也為未來在綠色科技與智慧製造領域的合作鋪平道路。
透過兩位領袖的訪歐行程,台灣展現了其不僅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領導地位,更以實際行動深化了台歐的經濟與技術合作,進一步推動了雙方產業鏈的升級與整合。

TEEMA 歐洲參訪團:
智慧製造與永續發展的實踐
2024年11月,TEEMA率領代表團走訪德國、捷克及波蘭,開展以智慧製造與永續發展為核心的交流行程。這次參訪不僅深化了台灣與歐洲的經貿合作,也展示了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價值。
在德國,TEEMA參訪團參加了全球電子產業的盛會——Electronica慕尼黑電子展。台灣以276家企業的強大陣容參展,展示從被動元件到半導體的多元創新技術。展會期間,TEEMA團隊與德國慕尼黑展覽公司高層會晤,討論未來合作機會,特別是計劃於2026年共同舉辦高階圓桌論壇,以深化台德產業鏈的互動。
此外,TEEMA參訪團還出席了於波恩舉行的全球永續發展倡議(GeSI)大會。該大會以推動科技與永續發展為主題,吸引來自全球科技產業的領袖與政策制定者參與。TEEMA理事長李詩欽在會中發表了主題演講,強調台灣ICT產業在結合創新技術與綠色理念方面的領導地位。他指出:「台灣的企業在數位轉型與永續經濟領域,為全球供應鏈的升級提供了強大動能。此次參與GeSI大會,正是深化台灣與歐洲在ESG與數位永續發展上合作的重要一步。」TEEMA並藉此機會與多家歐洲企業與組織洽談,促進具體合作案的發展。
捷克則是此次行程的重要站點之一,TEEMA代表團參訪了布爾諾的南摩拉維亞創新中心(JIC),就智慧製造、自動化技術與數據驅動製造等議題展開討論。此外,鴻海帕爾杜比采工廠的現代化伺服器生產技術,與英業達在捷克的高端設備製造能力,也成為台捷雙邊合作的成功典範。
在波蘭,TEEMA參訪團與波蘭半導體供應鏈協會(SSP)及當地新能源企業進行交流,探索在綠色能源政策下推動產業轉型的機遇。樂斯拉夫市作為波蘭的重要工業基地,吸引了台灣企業如環旭電子的投資,進一步強化了台波合作的基礎。
TEEMA理事長李詩欽表示:「台灣在智慧製造與永續發展上的領導地位,讓我們能夠與歐洲夥伴共同開創綠色經濟的未來。」透過此次參訪,TEEMA展現了台灣企業的創新實力與永續願景,為台歐產業鏈的整合與升級鋪平道路。

晶片三角:
台歐產業合作的核心
台歐合作的亮點在於「晶片三角」的形成,包括德國、捷克及波蘭在內的跨國半導體產業鏈布局,展示了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台積電在德國德勒斯登的半導體工廠,將專注於28奈米及22奈米的車用半導體製程,預計於2027年底投產,並創造超過2000個高科技職位。
捷克則致力於吸引台灣企業設立「類台灣科學園區」,並推動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的合作。波蘭則藉助其強大的新能源與電池生產能力,吸引了更多台灣企業的投資,如環旭選在鄰近德國、捷克邊境的下西里西亞省(Lower Silesia)內的樂斯拉夫,打造綠色能源與半導體產業的樞紐。
德國的薩克森邦則以其悠久的半導體產業歷史,成為歐洲「矽谷」,並帶動了整個晶片三角的發展。
在歐盟的政策支持下,這一區域將成為台歐合作的新核心。
深化合作,共建科技與綠色經濟未來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谷力哲(Lutz Güllner)近期多次出席台灣的重要產業活動,包括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TAITRONICS)及AIoT Taiwan,並於「2024年投資歐盟論壇」中表示,台灣與歐盟在半導體與綠色科技領域的合作,不僅提升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也為數位與綠色轉型提供了更多創新動能。
台灣與歐洲未來的合作方向將著重於技術創新與人才培育,雙方有望在永續發展、新能源技術及人工智慧應用上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隨著晶片三角的成形,台歐的科技合作將為全球產業鏈帶來更多創新與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