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煥鵬 本刊特約記者 圖/王文廷
本屆展覽以「AInnovation Now」為主題,聚焦「AI物聯應用」、「低軌衛星」、「無人飛行器」與「新創動能」四大領域,為期三天的展覽吸引超過5,500人前往參觀。其中國際參觀者中人數最多的前五名分別來自日本、印度、韓國、美國和馬來西亞。
2024年正值TAITRONICS創辦50週年,開幕式當天貴賓雲集,包括總統府資政沈榮津、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詩欽、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副董事長陳昱凱、經濟部部長郭智輝、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秘書長王熙蒙、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副署長陳佩利、嘉義縣長翁章梁、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谷力哲(Lutz Güllner)、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暨電電公會監事會召集人劉揚偉、固緯電子實業董事長林錦章、墨西哥齊瓦瓦州州長María Eugenia Campos Galván等國內外嘉賓,共同見證了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展現台灣電子產業的發展成就。

ICT 產業持續為台灣創造
經濟成長動能
李詩欽在開幕典禮中回顧台灣電子產業50年來的發展歷程。他指出,自1974年創辦以來,台北電子展見證了台灣電子產業的崛起,從早期的消費電子和家電產品,逐步演變成現今的雲端運算與AI智能感測領域。50年間,台灣電子產業從零開始發展,如今已成為全球電子製造業的領導者,並實現從單純的硬體生產向軟硬體整合的轉型。
從過去依賴進口零件,到今日的零組件自製與出口,台灣電子產業的供應鏈完整度及科技實力令人矚目。
他進一步說明,台北電子展半世紀以來不斷地蛻變,如今已經從過去單純的大型綜合展會,逐步整合成六大展會,例如每年4月舉辦的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6月的台北國際電腦展、8月的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展、9月的國際半導體展以及10月的TAITRONICS和AIoT Taiwan,此外,每年12月的醫療科技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展覽。電電公會無論是主辦或協辦,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促成六大展會成為台灣多元且專精的展覽體系。未來,電電公會仍將在台灣ICT產業扮演重要的領導角色,持續為台灣創造新的經濟成長動力。
王熙蒙表示,台灣進出口貿易總額正朝向8,000億美金的目標邁進,而台灣出口成長10.2%,是全球先進市場中表現最好的,超過美國、日本、中國、新加坡及德國等,須歸功於ICT資通訊產業,他期許產業透過AI創新發展,帶動下一個更精彩的50年發展。經濟部部長郭智輝指出,台灣科技業以及資通訊產業技術領先全球,晶圓代工封測全球市占率第一,新世代科技創新動能將在未來持續扮演關鍵的角色。未來將會加速推動產業發展,持續健全供應鏈以及投資環境,以維持台灣產業於世界領先的趨勢。
AIIA 聯盟正式成立為台灣電子產業注入新動能
本次展會開幕當天的另一個重頭戲,便是由電電公會與7家公協會共同籌組的AI創新應用聯盟(AIIA)正式成立,這一個全新打造的科技平台,將會為台灣電子產業注入嶄新的科技創新動能。AIIA創新應用聯盟的成員包括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AITA)、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CIAT)、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CISA)、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IBMI)、智慧產業電腦物聯網協會(ICAA)、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TAICS)以及TEEMA。首屆會長由前科技部長徐爵民博士受邀擔任。
AIIA聯盟的成立,對於屆滿50週年的台北電子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更是里程碑。聯盟成立午宴上,李詩欽代表電電公會對各界給予的支持表達之意。他指出,台灣在全球電子製造領域具有重要地位,電子展更是台灣資通訊產業發展的推手。台灣具備靈活創新、專業技術與高效整合供應鏈的能力,因此在全球ICT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展望未來,AIIA聯盟的成立不僅將進一步強化台灣在全球電子製造市場的影響力,也將推動電子展向百業延伸,促進科技業與社會各層面的緊密連結,為台灣帶來正面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
台灣成為AI 影響力中心的機會與挑戰
AIIA聯盟成立午宴上,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受邀發表「台灣成為AI影響力中心的機會與挑戰」主題演講,並提出台灣在AI產業發展中的五大優勢與五大挑戰。劉揚偉強調,台灣具有先進的半導體技術、成熟的科技供應鏈、卓越的研發實力,以及與國際接軌的高度靈活性,使得台灣在全球AI發展中具備強大競爭力。他指出,台灣在AI產業上的先進技術基礎與研發能力,加上適時抓住智慧化轉型的機會,使其在全球AI產業版圖中擁有重要位置。然而,他也表示,台灣在發展AI時同時面臨資源供應、環境挑戰等困難,尤其是AI算力消耗大量能源,推動綠能將成為未來的關鍵挑戰之一。
劉揚偉具體分析道,台灣的AI發展雖然具備技術優勢,但能源需求也日益增加。AI伺服器能耗甚大,對環境的衝擊不可忽視,因此台灣必須在未來尋找綠色能源解決方案,確保在AI技術推廣的同時也能實現環保目標。此外,全球政經局勢的變動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也使得供應鏈安全成為一大隱憂,尤其美中貿易摩擦對台灣供應鏈的影響值得密切關注。
他還提到,台灣在AI領域的人才供應亦存在挑戰。

雖然政府與相關單位正積極推動人才培育,但AI技術發展迅速,各行各業對AI技術人才的需求愈發旺盛,若未能充足滿足將對台灣的創新力造成限制。除此之外,隨著AI技術的全球競爭加劇,台灣在未來不可避免地面臨來自中國、美國等國的激烈競爭。劉揚偉強調,台灣需持續創新並加強靈活性,以因應伺服器需求類型的快速變化,確保在AI技術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
展望2025年,台北電子展將進一步轉型,並以「AI創新應用展」的姿態登場,專注於AI技術與應用的發展,推動台灣在AI產業領域再創佳績。透過AIIA聯盟的成立與支持,TAITRONICS將迎來新時代,邁向高附加價值的AI應用市場。50年的風華見證了台灣ICT產業從無到有的成長,也帶動台灣從電子製造走向全球領先的科技強國。未來,隨著AI技術的深化應用與發展,台灣ICT產業將進一步深化全球布局,成為全方位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在全球市場中穩固地位,為下一個50年寫下一個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