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 重現昔日輝煌 - 產業巨頭齊聚 開啟AI新時代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文/陳玉鳳 本刊特約記者 攝影/黃鼎翔 圖/ COMPUTEX 2024 官方網站

沉寂已久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今年再度燦爛耀眼。COMPUTEX始創於1981年,在這一年,IBM推出全球第一台個人電腦Model 5150,COMPUTEX可說是與PC時代共同成長。1985年,COMPUTEX轉型為國際展,曾被公認為全球三大電腦展之一,與德國漢諾威電腦展(CeBIT)和美國拉斯維加斯秋季電腦展(COMDEX)齊名,後兩者皆已停辦。

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快速發展,傳統PC市場成長放緩,加上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上海於2015年首度舉辦亞洲版的消費性電子展(CES ASIA),包括英特爾、超微在內的許多知名大廠,紛紛選擇在其他展覽場合發表新產品,導致COMPUTEX日漸黯淡。

今年一切都不一樣了,拜AI所賜,2024年COMPUTEX吸引眾多國際大廠參展,來自全球的買家擠滿攤位。本屆COMPUTEX以「AI串聯、共創未來(Connecting AI)」為主題,匯聚來自36國的1,500家企業,占用4,500個展位,比2023年的1,000家廠商、3,000個展位大幅成長5成,已經回到疫情前水準。四天展期共吸引85,179名資通訊產業的專業人士與買主參觀,為去年人數的翻倍。

伺服器冷卻技術創新 邊緣運算快速成長
AI浪潮全面來襲,負責提供AI算力的伺服器也因此成長飛速。許多業者紛紛在COMPTUEX期間推出伺服器解決方案。例如,微星科技展出採用第四代AMD EPYC處理器的新款AI及運算平台。技嘉也帶領子公司技鋼科技展出多款GPU伺服器、HPC高效能運算伺服器系列。

AI科技發展帶動全球資料中心運算量和耗電大幅攀升,而伺服器散熱技術不僅關乎省電,更影響運算效能、系統穩定性及整體營運成本,因此,伺服器業者持續創新冷卻技術。技嘉展出全新浸沒式冷卻槽,協助企業導入綠色機房。

SUPERMICRO創辦人梁見後在其COMPUTEX演講中,強調液冷機櫃技術的市場潛力及對環境的益處。

他指出,SUPERMICRO的直接液冷(DLC)解決方案在過去三十年中市占率不足1%,但現在由於成本降低至與傳統氣冷方案相當,且節能效果更佳,這使得液冷技術開始被更多廠商接受。目前SUPERMICRO每個月能出貨約1,000台液冷機櫃,目標在未來一年內在新建資料中心市場達到15%的市占率。

伺服器需求持續成長,不過,工業電腦領導業者研華指出,隨著客戶不斷開發新的應用場景情境,邊緣AI技術已經擴展至許多傳統工業電腦未涉足的領域。邊緣AI規模化速度非常快,預計2025至2026年將進入爆發式成長,研華預測將是AI伺服器的上萬倍。

另根據IMARC Group市場研究,2023年全球邊緣AI市場規模已達154億美元,並預計在2032年將成長至709億美元。

AI PC趨勢明顯 各家新品亮相
今年的COMPUTEX展出許多亮眼新品,而業界知名CEO的出席,包括NVIDIA黃仁勳、AMD蘇姿丰、Qualcomm的Cristiano Amon、Intel的Pat Gelsinger等,更是為COMPUTEX增添了不少光環。並且,他們的談話也揭示了AI的未來,值得多加關注。

其中,以NVIDIA如今在AI領域「喊水會結凍的實力」,黃仁勳的演講最受矚目。他表示AI將重塑PC產業的未來,並且預言:「未來的每一台PC都是AI PC。」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最新預測,至2027年,全球近六成的PC將搭載AI技術。

在今年的展場上,AI PC堪稱最大亮點之一,宏碁和華碩分別展出首款搭載Copilot+技術的AI筆電—Swift 14 AI筆電和Vivobook S 15。AI技術的整合,不僅將使PC更加智慧,還將開啟全新的應用情境,使電腦成為個人生活和工作的核心工具。回顧電腦業的發展歷程,從PC到智慧型手機,每一次技術的飛躍,皆翻轉人類生活面貌。

針對AI PC,英特爾也推出全新的Lunar Lake處理器,英特爾執行長Gelsinger稱這是下一代AI PC的旗艦處理器。他並表示目前已經有20多家OEM的80款AI PC設計將在今年第三季出貨。

AI賦能 機器人應用更多元
在今年的COMPUTEX,機器人是另一大亮點。例如達明機器人以AI重新定義下個世代的協作機器人,展出的TM AI Cobot內建智慧視覺及AI。

在最近推出的智慧堆棧應用中,面對不同體積大小的箱子來料,達明機器人手動收集數千個不同尺寸箱子的真實數據,並使用基於NVIDIA Isaac Sim生成的OpenUSD合成數據,生成90%的所需數據。這些虛擬數據包括不同材料、印刷和堆棧條件下的箱子圖像,有助於填補現實世界的數據空白,並訓練出箱子檢測的超級AI模型,為物流產業帶來變革。

所羅門也在COMPUTEX宣布與NVIDIA展開合作,此次重點為所羅門產品將與NVIDIA Isaac機器人平台進行整合,強化所羅門3D機器人視覺和擴增智慧(AR+AI) 解決方案。

數位孿生技術
創建地球虛擬模型

在AI時代,NVIDIA的觸角伸進各個領域,無疑將改變產業運作方式。

在黃仁勳的演講中,NVIDIA的數位人類技術ACE(Avatar Cloud Engine)進展,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NVIDIA ACE發展至今,已能夠透過AI模擬逼真的人類外觀,細節之精緻甚至連毛細孔都清晰可見,甚至能模擬人聲和語氣。不過,黃仁勳也強調,儘管技術進步迅速,但要讓數位人類在與真人互動時展現出真正的溫暖和同理心,仍然存在許多挑戰。

在所有NVIDIA計畫中,黃仁勳將創建地球數位孿生模型,定位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計劃。數位孿生技術,是透過創建一個高度詳細的虛擬模型,來模擬現實世界的各種情況,進而分析和預測物理實體的行為和變化。

NVIDIA將這項技術應用於全球最複雜的系統之一──地球氣候,能提高風險管理和因應自然災害的能力,解決棘手的氣候變遷災難問題。
台灣中央氣象局已與NVIDIA展開合作,利用這種先進模型更精確地預測颱風路徑和登陸點,而這種數位孿生技術的應用,顯然也能對其他複雜系統,如城市規劃和交通管理帶來明顯好處。數位孿生技術是否能解決許多待解的疑難雜症?令人期待。

黃氏定律vs.摩爾定律 爭領AI時代風騷
相較於NVIDIA在COMPUTEX的意氣風發,英特爾顯然氣勢略遜一籌,然而英特爾仍是執科技業界牛耳的業者之一,其對於AI發展的影響力,不該被忽視。

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在其COMPUTEX演講中,對於NVIDIA提出的黃氏定律(Huang's Law)做出回應。

NVIDIA首席科學家達利(Bill Dally)說明後摩爾時代的「黃氏定律」正帶來電腦效能的結構性轉變,他預測,GPU AI推理效能10年將提升1000倍。黃仁勳也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摩爾定律是指積體電路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兩年會增加一倍。

Pat Gelsinger對以上說法不以為然,強調「摩爾定律活得好好的」,英特爾正以開放標準、安全性和永續發展為中心,將人工智慧(AI)帶入每個角落。

英特爾在COMPUTEX發表的Xeon 6,為首款採用Intel 3處理技術的處理器,Gelsinger指出此款處理器提供的傑出每瓦效能,能夠滿足今日資料中心升級所需。

2024 COMPUTEX已於日前圓滿落幕,此次展覽的人氣之旺,再次證明在全球AI科技供應鏈中,台灣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