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專訪電電公會智慧醫療健康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逸萍 - 台灣ICT結合醫療 發展智慧醫療最大利基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隨著先進國家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人口老化已成為難以逆轉的世界趨勢。根據聯合國報告指出,從2022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約10%,預計成長到2050年成為16%,屆時65歲以上人口將會是全球5歲以下幼童數量的兩倍之多。可預期未來20年後,全球將有高達11億銀髮族,也代表人口老化將取代人口爆炸成為最大的挑戰。

在老年人口攀升的狀況下,各國醫護人員並沒有同步增加,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2030年醫護人員將不足1800萬人。多數國家都將面臨醫護人員短缺、人口高齡化、醫療支出攀升、慢性病照護需求增加等四大議題,也驅動全球數位健康醫療市場成長。因此,眾多專家機構都認為數位健康結合資通訊、硬體與生物製藥技術,成為傳統藥物或手術療法以外有效的解決手段,也帶動各國政府積極投入。

擔任電電公會智慧醫療健康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時也是英業達資深副總經理暨技術長陳逸萍指出, 以台灣為例,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台灣民眾平均壽命為81.3歲,相較於2000年的76歲高出5.3歲。老年人口、慢性病人數增加,勢必須用智慧醫療降低醫護人員負擔、提高整體醫療品質,讓寶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過去幾年可看到, 台灣政府正透過多元政策鼓勵生技產業發展,在MIC公布2023年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有5成的醫療產業業者投入智慧醫療研發,2024年將有6成業者投入並增加研發人力。

結合兩大產業優點
搶攻全球智慧醫療商機

2020年COVID-19疫情大爆發,帶動全球積極發展遠距醫療的浪潮,AI與5G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5G具備大頻寬、大連結、低延遲的特性,偏鄉民眾可透過高品質的視訊設備、醫療儀器等協助,接受大醫院專科醫師的即時診療服務。而AI技術的蓬勃發展,不僅協助醫生判讀各種醫學影像,也有助縮短新藥的開發流程與成本,COVID-19疫苗即是最好證明。

台灣ICT產業在全球市場具備絕佳優勢,加上醫療產業已擁有大量醫療資料,成為發展智慧醫療的最大利基。台灣電子五哥、部分中型資通訊業者都已投入智慧醫療產業,期盼藉此擺脫傳統生產資訊設備的低毛利困境,為公司尋找更多可能的發展方向。

雖然在ICT、醫療等兩大產業的優勢下,台灣具備發展智慧醫療的優勢,但也有需克服的挑戰:首先,台灣醫療規模市場不大,未來醫療產品在台灣獲得驗證後,一定要出口到海外市場,才能創造足夠的利潤;其次,現今醫療資料在法規限制下,不僅業者運用健保資料庫有一定規範,現階段也幾乎看不到各大醫院交換資料的意願,需要透過制定相關法規才能解決。

全家寶市場反應佳
成功跨足智慧醫療

在筆記型電腦、消費性電子、行動通訊、無線整合產品與伺服器等產品有亮眼表現的英業達,在產品研發與製造過程中,將顧客需求為導向、全球營運列為第一考量,早已成為全球各大品牌業者的指定合作對象。看準智慧醫療背後的龐大商機,加上消費者對健康的日益重視,多年前英業達即著手布局此領域。2019年,英華達以醫立達(EASY DOCTOR)為自有品牌,推出全家寶全方位生理量測系統,並獲2019「SNQ國家品質標章醫療器材」認證。

全家寶是一款透過App串連的全方位生理量測系統,在原有量測使用者的體重血糖、血壓、心電圖、血氧呼吸等資訊之外,近期更加入體脂肪率、BMI、體內水分、蛋白質、骨量、肌肉量、肌肉率、骨骼肌量、骨骼肌率、內臟脂肪、基礎代謝、身體年齡等資訊。至於智慧腰帶則是和台灣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共同開發,可偵測使用者的飽食度及進食速率,讓飲食管理進入一個精準的新境界。

「ICT產業跨足醫療領域,第一款產品通常是與健康偵測有關的產品,藉此瞭解產業特性與市場需求,而全家寶正是英業達集團以此概念推出的首款產品。」陳逸萍解釋:「此產品已經取得TFDA認證,目前幾乎被所有教學醫院採用,也廣泛被應用於地區醫院、診所等。」

力抗歐美品牌
智慧輸液、腫瘤偵測方案亮相

在全家寶亮眼成績下,英業達集團發展智慧醫療業務的第二階段,從難度較高的醫療設備著手,藉此提升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團隊發現,在護理人力有限、住院病患數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醫院面臨輸液效率與品質不佳等挑戰。儘管歐美品牌有推出智慧輸液系統,但是採購成本昂貴,也不一定符合台灣產業需求。英業達集團以在地團隊進行研發生產,推出「思邁輸液幫浦」及「思邁輸液連線系統軟體」,除可精準控制輸液流速,降低傳統輸液裝置產生之誤差值之,也將醫囑資訊、藥品資訊、病患資訊、藥典庫資訊自動比對,避免人為疏失,大幅提升輸液安全。

陳逸萍說, 進軍智慧醫療領域,勢必與傳統歐美品牌競爭,所以集團採取以合理價格提供類似功能與效能的產品,藉此爭取台灣醫院採用的意願。除了智慧輸液系統,英業達集團透過與臺北榮總醫院合作與驗證的方式,推出可偵測9種腫瘤細胞的設備,每天最高可檢測96個檢體,並同時進行六種生物標記(biomaker),可滿足市場對癌症快速檢測的需求。

助攻ICT 產業
電電公會扮演溝通平台

在前述三項產品外,英業達集團AI研究中心與台北榮民總醫院「重建整形外科」共同開發「英愛膚」智慧傷口軟體(I-SWAT ,AI Software in Skin Wound),提供安全、有效且值得信賴的AI人工智慧醫療器材。這是款以純軟體設計、以APP模式操作,搭載近似傷口專科醫療人員能力的AI智慧軟體,可輔助判讀多種傷口病徵,有望成為補足醫療量能缺口,與預防傷口惡化的利器,提供病患更好的醫療與生活品質。

在參與集團發展智慧醫療多年後,陳逸萍指出,在發展智慧醫療過程中,ICT、醫療產業需緊密合作,最大挑戰莫過於彼此之間不熟悉工作模式與專業知識,往往形成跨產業合作的障礙。他建議資通訊業者必須深入瞭解醫療產業痛點與需求,乃至於熟悉相關語言與溝通模式,才能讓產品獲得醫院認同與採用。

此外,電電公會在成立智慧醫療健康科技委員會時,也特別邀請醫療專業人士擔任副主委,期盼能扮演ICT、醫療產業之間的溝通平台,為台灣發展智慧醫療貢獻一己之力。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