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科技、永續、能源、國際 四大核心任務 - TEEMA「日不落」願景 ICT產業使命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文╱賴郁薇 本刊特約記者 攝影/黃鼎翔 

台灣ICT產業鏈在「經濟日不落國」連線,扮演絕對關鍵環節,而站在電電公會(TEEMA)立場,電子電機產業正值翻天覆地的改變,無論是應用研發趨勢,或減碳儲能未來,已邁入新紀元。電電公會任務策略,攸關「經濟日不落國」如何擴張勢力版圖。

大致來說,電電公會核心任務緊扣科技、永續、能源、國際等面向。如果轉換成產業語言,即鏈結國際上的「AI、電動車、儲能、永續減碳」領域脈動。

跟上AI 趨勢 創造電電產業應用新局
尤其AI蓬勃大爆發,應用在各場域情境,包括電動車、精準醫療、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皆可視為AI觸角的延伸,強勢主導軟硬體發展走向。台灣身為全球ICT生產重鎮,電電公會已知,把握AI將是產業邁向智慧領先的決勝點。

因此,如何將領先的AI技術應用於各個不同場域,造就另一波產業高峰,是電電公會領航會員廠商的重要任務。

於是電電公會邀集8單位,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AITA)、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IBMI)、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CIAT)、智慧產業電腦物聯網協會(ICAA)、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CISA)、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共同倡議「AI創新應用聯盟;AI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Alliance」(AIIA),凝聚產業動能。

在AIIA的宏觀布局裡,鎖定以下AI關鍵應用核心,促成會員廠商接軌國際先進技術趨勢,軟硬整合進軍全球應用市場。

AI趨勢1》電動自駕車系 軟硬系統整合
因電動自駕車崛起,完全改變汽車產業鏈的既定想像。AI技術大幅介入自動駕駛汽車的整車設計,透過演算法,結合車載攝像頭、雷達等多種感測器應用端,滿足更精確識別、定位和預測需求。

延續2023年,電電公會陸續參與美國EV參訪團,以及歐洲汽車電子與電動車參訪團,台灣汽車電子廠商在國際媒合活動中,再次與美國及歐洲車廠Tire 1客戶交流。結論是,電動車系的AI軟硬體系統整合,將是電電產業確定的趨勢重點方向之一。

於是,台灣車輛系統整合聯盟(V-Team)成軍,聚焦車電AI車聯網(V2X),升級自駕隊列技術、智慧座艙、智慧駕駛系統,向廠商展示智駕車、電動車、氫能車、V2G技術,特別是氫能移動載具應用,顯示未來投入電動車配套系統試作的無限可能。

AI趨勢2》數據分析 精準醫療落地應用
隨著先進AI持續演進,醫療健康科技也躍升重要布局點。電電公會觀察到,生物醫學領域新興起一波需求,積極尋求生理資料收集分析技術導入醫療器材,再建立解決方案,形成可觀商機。

電電公會認為有必要成立「智慧醫療健康科技委員會」,加速電電產業銜接國內醫療科技研發軌跡。

自從該委員會在2023年5月正式成立後,大致朝向(1)連續生理資料收集、(2)醫療器材、(3)分析模型三大面向,更有概念地將構築硬體到系統服務的生醫電子應用。

對應到未來智慧醫療領域,AI應用範圍落在病理診斷、擬定治療計畫,以及輔助分析醫療影像,早期發現癌症跡象等,全力發展「精準醫療」的同時,電電廠商主力技術研發輕量化、穿戴式設備,結合數據儲存、運算應用,創造電子軟硬體接軌智慧醫療的落地應用機會。

為銜接產業趨勢,電電公會在2024年3月,攜手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舉辦「75週年慶產業高峰論壇―智慧醫療健康科技之機會與挑戰」,將廣達、仁寶、華碩等電子業界廠商領袖,和台中榮總、中國附醫專家匯集一堂,以推進AI人工智慧科技與醫療領域「跨界合作」為共同目標。

AI趨勢3》優化生產流程 參與智慧製造鏈
而在智慧製造領域,看準智慧工廠必須透過AI技術,輔助預測性維護、質量控制、生產流程優化等環節,藉以實現製造過程的自動化、數位化和智慧化。

AI趨勢4》5G接軌AI 網通新應用
2024年3月,電電公會李詩欽理事長出席75週年慶「擁抱AI,寰宇共鳴」論壇時,與半導體與AI應用委員會主委盧超群,以及宏碁、台灣微軟、英業達、台達研究院、鴻海共同探討AI技術應用趨勢,一致認同AI應用浪潮正與5G通訊發展軌跡重疊,進入更多生活情境應用。

在電子通訊應用趨勢裡,廠商試圖在通訊設備整合AI和5G,連接成智慧化、自動化系統,拓展家庭生活場域的新需求。

從電電公會接連主辦「AI巨浪來襲 AI技術與應用展望論壇」、「5G產業創新發展聯盟」、「5G系統供應鏈工作坊系列―以5G數位賦能達成永續經營」,甚至跨海與越南胡志明市電腦協會共同辦理「台灣―越南5G產業商機交流媒合會」,交流互動後,可以發現網通領域正式邁入新世代。

特別是家庭領域、個人網路通訊電子產品,與AI、5G密切互動,充分展現電子網通產業跨領域的串聯互動。

面對未來電子通訊潛力,電電公會已牽線和碩、神達、雲達、廣達、啟碁、仁寶、辰隆、光寶等大廠,與越南Mobifone、Svtech、 FPT電信服務與系統整合廠商交流應用趨勢,另由中華電、辰隆、仁寶、HTC、和碩、廣達、英業達、華電與日本Mitsubish、東急(Tokyu Corporation)、日本電氣(NEC)、竹中工務店(TAKENAKA)探討網通應用前景。

前瞻能源前景 發展儲能潛力增
除了上述產業應用新面貌,正在崛起的儲能系統,亦為電子電機產業帶來新前景。

從電動車衍生而來的充電樁及儲能系統需求,已在國內創造1G的儲能需求量,經濟規模達400億。長遠來看,能源政策訴求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必須占比20%,即再生能源發電量要達到27G,大幅擴大儲能系統、電網機組需求。

按電廠配置的備載容量標準來看,台灣RE100企業的再生能源需求,2020年已達到4.8GKWh,夜間用電也需1.6G的儲能系統。整體而言,儲能產業所帶來的產值規模將超過2,800億元。

產業日不落 接軌國際版圖布局
眺望前方的產業應用藍海,尤其新政府目標打造「經濟日不落國」,亦是以ICT產業為首,電電公會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

電電公會將「鏈結國際」視為階段性重要任務,畢竟ICT產業鏈逾75%已在海外設廠,大舉進駐美墨,在加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德州、墨西哥城設廠,接下來順應電動車系、通訊系統等產品趨勢,台廠應該繼續深入海外勢力,包括研發、市場調查,甚至與當地廠商合作自有品牌等,擴大發揮影響力。

這對電電公會而言,才算是真正實現「經濟日不落國」。因此,電電公會馬不停蹄交流、鏈結,深化產業國際合作空間。

先是由電電公會率電動車(EV)參訪團實地考察美國加州舊金山、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南卡羅萊納州格林維爾。

「2023年日本理監事參訪團」再次拜會日本熊本在地企業,如日本電機大廠三菱電機名古屋製作所、車用電子大廠DENSO、ICT大廠Panasonic、半導體材料大廠住友商事、電機電子大廠TDK、電子整合大廠日立集團等標竿企業,尋求台日在半導體、電動車、5G的合作契機。

而李詩欽理事長則預計今年率團赴美國華府,參與2024峰會,觀察美國推動的TechHub計畫中,台灣廠商可以介入的量子運算、光電科技領域。並在2025年赴墨西哥參加台墨產業高峰論壇。

在電電公會勾勒的日不落藍圖,除了設廠美墨,也愈來愈重視歐洲、泰國、印度市場,通盤考慮SMT組裝、PCB等項目,加強與東歐V4國家、尤以捷克為重,擴大電子業、半導體供應廠的鏈結合作。

進軍全球布局 電電永續責任
既然有意布局全球,電電產業鏈理所當然,必須跟上2050淨零排放(Net Zero)國際行動。

電電公會呼應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1)及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UNSDGs),發布「台灣ICT產業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後,同步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甚至加入「全球永續賦能倡議組織」(GeSI),展現實踐永續的決心和態度。

面對2025年級將開始課徵碳費,且有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壓力,半導體、EMS產業鏈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轉型,電電公會感受更多的是「社會責任」。

在全球永續的面前,電電公會的重要使命是,帶領台灣資通電機電子上下游產業鏈,共同宣誓減碳,創造淨零轉型競爭力,奠定邁向「日不落」的穩固基礎。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