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專訪總統府資政沈榮津 - 智慧醫療兆元商機 揭開高齡健康產業新局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文/何楷平 本刊特約記者 攝影/黃鼎翔

台灣總IC產值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全民健保和完整的照護體系,更讓台灣醫療產業傲視全球。「台灣最優秀的人才,就在醫療與電子科技產業。」總統府資政沈榮津說。

後疫情時代,遠距與智慧醫療快速萌芽,「台灣具備臨床醫學和電子科技產業兩大優勢,把握這次機會,就能迎接下一個台灣『兆元產業』!」沈榮津認為,台灣ICT產業和醫療領域的跨域整合,對發展「智慧醫療」具有極大優勢,預估2024年我國智慧醫療產值上看600億元。

搭建智慧醫療生態圈是超高齡社會的解方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20.8%,預估2039年突破30%、2070年達到43.6%。但其實,台灣目前已有超過1分之4縣市提早達標,包括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等; 其中最
老的嘉義縣,65歲以上高齡人口就占22.36%。

沈榮津提醒,老年人口持續增加,將帶來「扶老比增加」、「勞動力銳減」兩大痛點。其中,值得關注的是逐年增加的「扶老比」,扶老比指的是每百位勞動人口(15~64歲)所需扶養的老年人口數(65歲以上)。統計顯示,隨著高齡少子化,全台扶老比在2023年已達到26.4%,相當於四人扶養一個老年人,不僅造成「老老照顧」的困境,也有「三明治世代」被迫辭職,進而造成勞動力短缺危機。

面對超高齡社會帶來的痛點,如何善用台灣產業既有優勢、發揮醫療與電子科技人才價值,將危機轉變成商機? 沈榮津直指,推動智慧醫療與高齡健康產業生態圈,刻不容緩!

智慧醫療在台灣
強強聯手 跨界拚創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智慧醫療泛指資通訊技術(ICT)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包括醫療照護、公衛監測等。

綜觀來看,目前台灣在智慧醫療的發展模式,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一是「電子大廠建置整合系統」,目前包括廣達、華碩、仁寶等電子大廠,都有針對智慧醫療基礎設備與數據應用建立系統方案,為台灣智慧醫療產業,打下深厚的基礎。

第二類則是新創團隊因應臨床醫師的需求,開發出特定的輔助醫療系統。例如亞洲第一個獲得美國FDA、台灣FDA雙認證的AI新創公司Deep01「愛因斯坦人工智慧」開發的腦出血輔助判讀系統,透過AI偵測系統,30秒就能從上百張腦部電腦斷層掃描(CT)中找到出血點,有效縮短腦出血患者在急診室停留的時間。

另外, 深耕醫療影像A I 領域多年的新創公司aetherAI「雲象科技」所開發的骨髓抹片AI分類計數,透過顯微鏡所拍攝的數位影像,自動判讀15種不同骨髓細胞分類,將原本約30分鐘的人工判讀時間,縮短為只要五分鐘。

新創公司投入智慧醫療,不僅代表最新醫療技術的革命,更彰顯科技改變醫療、減輕醫師工作負荷、強化醫療精準度的嶄新契機。

第三類是「以大帶小」的模式,也就是由電子大廠和新創廠商,一起投入開發技術,解決臨床醫學問題。例如,群環科技偕同新創團隊利像科技,共同合作開發腦部放射治療AVM影像預測評估系統,協助醫師掌握病灶,提升術前分析及術後預測。

仁寶電腦也偕同兆迪公司,透過演算法模組及AI技術,開發應用於心臟血管造影的「AI圈選標註平台」,病徵標註準確率接近90%,大幅降低人為造成的誤差,同時也減輕醫護人員負荷,有助臨床醫師加速病徵判讀,建立更精準的術前評估指標。

「台灣的智慧醫院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包括台大、中榮、彰基等,都有智慧醫療相關場域與建置,」沈榮津表示,拜全民健保之賜,台灣智慧醫院具備一定發展基礎,電子健康記錄系統的數據整合共享,可實現無縫接軌的醫療協作,增加醫療效率,更有助於提升治療效果。

台灣的智慧醫院正不斷探索新技術,改善醫療服務,提高患者生活品質。舉例來說,疫後「遠距診療」日漸普及,智慧醫院透過遠程監控技術,讓醫生遠程監測患者生命體徵,減少患者前往醫院的舟車勞頓;而「人工智能」技術的醫學影像分析,則幫助醫生更準確診斷疾病;「大數據分析」則有助於預測疾病趨勢,改善醫療質量,優化治療方案。

食衣住行全都包!
銀髮產業產值千兆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25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0億人,銀髮產業市場規模上看新台幣1,122兆元;銀髮產業鏈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健康照護、樂活休閒、金融理財和銀髮宅經濟等,若從食、衣、住、行的層面分別來看,2025年全球銀髮食品市場規模達158兆元、銀髮服裝約95兆元、銀髮居住316兆元、銀髮交通63兆元。

台灣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之後,65歲以上人口將來到485萬人,預估銀髮產業產值將高達3.6兆元。

「台灣需要積極發展高齡產業,除了滿足15%需要被照顧的高齡族群,更要注重如何讓其他85%健康的年長者不要生病,過得更健康,滿足他們各方面需求。」近年來,各醫院積極開發智慧照顧、ICT業者投入高齡產品開發、金融保險業推動銀髮解決方案、政府提出高齡科技產業政策等發展局是,「相信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讓政府、民間可以攜手加速高齡健康產業布局。」沈榮津說。

串聯高齡健康生態圈
台灣智慧醫療 輸出國際

為此,生策會攜手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策中心協力籌辦「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整合跨領域健康、數位、金融、科技指標機構與企業,為中壯、高齡族群打造健康與科技生活示範場域,歸納「智慧服務」、「快樂生活」、「健康照護」三大主題共九大領域,透過「驅動市場經濟」、「推動數位學習」、「提升照顧效能」、「擴大服務範圍」4大關鍵策略,推升高齡友善產品、銀髮服務科技應用,加速高齡科技產業成長。

另一方面,電電公會作為台灣ICT產業及政府的橋樑,沈榮津也表示,期盼透過公會在國內外市場的豐富資源和強大管道,借產、官、學、研共同合作,加速醫療與科技融合,將智慧醫療產業輸出國際。

「過去政府推動的長照計畫、讓台灣擁有非常好的社福環境,現在要推動的高齡產業,則鎖定台灣三分之二財富的健康高齡族群,」沈榮津說,整合台灣電子科技產業、生醫健康產業、數位金融、智慧技術、高齡服務等,有效串聯高齡健康生態圈,不僅為台灣創造下一個兆元產業,更帶動高齡智慧產業迎向新的里程碑。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