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台灣車輛系統整合聯盟V-Team 與產官學研的對話 - 跨領域發展智慧車輛及無人載具,開創產業藍海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近年來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成為智慧電動車產業的主要推手。然而早在COVID-19疫情前的2017年,電電公會跟半導體、資通訊、車輛產業等業者就已經為進軍電動車市場,籌組台灣車輛系統整合聯盟(Taiwna V-team),積極為後手機時代電子及資通訊產業找尋新的出海口,聯盟推舉前經濟部長杜紫軍為總召集人,副總召集人則為峰鼎電子董事長游文光、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7月14日這場參訪行程,由杜紫軍率隊南下,金屬中心代執行長林志隆熱情接待,同時也邀集了車輛中心、工研院機械所、船舶中心等技術研發單位以及和緯車輛、勤威國際等業者,共同展示國內智慧化電動車及自動駕駛的研發成果,展示出來的研發的觸角甚至延伸到空中飛的無人機以及水下的無人載具,向業者組成的V-team成員秀出商機。

V-team召集人杜紫軍在致詞中表示,V-team有三個跨組專案小組,包括北美業務、低速電動車性能提升及智能輪胎,從2017年成立以來,透過成員間互信互利的運作,提供台灣車輛、汽車電子及半導體業者之間的異業結盟、共創商機,也協助產業界走訪歐美、印度、中國大陸等地,希望台灣零組件和系統整合的實力能被世界看見,在市場上搶得先機。他進一步引用Bloomberg的預測指出,2025年電動車占比達10%、2030年達28%,2035年至2040年間將成為市場的主流,這也意味著車輛產業正從燃油車全面轉向電動車。

自動駕駛與智慧車電動車時代的里程碑
杜紫軍表示,疫情三年來,雖然V-team的腳步沒有停止過,但電動車市場也在快速改變,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車將持續朝向聯網化、自駕化、共享化、電動化的趨勢發展。除技術問題外,政府也要從基礎建設、社會及法制系統的建構,才能提升產業整體的競爭力。副總召游文光也表示,現階段美國把紅色供應鏈擋在外面的情勢非常明朗,也意味著未來電動車最大的供應鏈在美國,國內外都有零組件業者積極布局墨西哥,而台灣的優勢在於零組件、電池及模組,期待在政院的催生下,未來台墨電動車發展小組可以深化影響力,協助台廠掌握商機。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在致詞中則回應V-team的訴求,他指出全球約20個國家已宣布新售車輛電動化時程,國內目標為2030年市區公車先達標,電動車市售比三成;2035年電動車市售比六成;2040年目標為電動車市售比百分之百,為了達標,經濟部也將繼續提供誘因、加速產品開發和強化基礎建設等三管齊下,營造友善智慧電動車的發展環境。

林全能表示,得力於ICT技術跨領域的發展,智慧車發展愈來愈快,不少業者已經從零組件、次系統結合ICT產業,提升至系統件開發,包括智慧座艙、動力系統、智慧車燈與控制系統等,台灣廠商都具備可發展成Tier 1供應商的能量。

建構智慧運輸實證環境
「擁有關鍵技術也要和實績結合,才能通過市場的淬練,向國外拓展。」經濟部技術處也提出發展關鍵零組件技術、開發系統整合平台、結合自駕運行及建立檢測驗證技術四大推動策略,將協助台灣廠商於電動車供應鏈提早卡位布局,並建構相關系統件的檢測標準與驗證能量。

「自2019年發表以來,在經濟部技術處的無人載具沙盒計畫支持下,在多個縣市做開放式場域的運行,已經累積六千多公里的實際道路運輸接駁和自駕運行能力驗證。」與會的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以下簡稱車輛中心)表示,在經濟部技術處的科技專案支持下,除了與產業夥伴合作開發第一台MIT自駕電動小型巴士WinBus外,也已經擁有數百件自駕車相關專利,但自駕車「環境建構」更加重要,車輛中心近年來已逐步建構起多合一動力驅控系統驗證、智慧座艙驗證及車電實車封閉場域複合測試驗證,更推動全台11個縣市自駕車運行案例,讓更多民眾有機會體驗自駕時代的來臨。

而有自駕車上路經驗的勤崴國際是台灣第一大電子地圖供應商。副總理林映帆表示,勤崴國際擁有七成以上市占率的電子地圖及自駕所需的高精度地圖,近年來更跨足自駕車的試驗與驗證領域,從虎頭山創新園區打造全台首個5G自駕車垂直試驗場域到淡海新市鎮智慧交通試驗場域,在全台超過六個公、民營機構,執行自駕車試驗場域的運作,在AI感測器驅動號誌動態控制,監控車流、人流,透過前方號誌控制整合成AI感測器車聯網、利用AI技術或雷達感測路口來車,避免衝突方向的視線遮蔽等試驗都有嶄獲及突破。她表示,未來幾年內不僅可以看到的自駕應用在特定場景落地,還包括無人載具的應用,如清潔、載貨等等。

深耕無人載具新技術
推動陸海空域新應用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世人看到無人機創造的領空優勢,也引起各國關注與爭相投入。但現實生活中無人載具的應用從海洋、陸地到空中,還是要聚焦社會需求與科技進步、驅動自動化、無人化的智慧運輸。金屬中心長期深耕無人載具相關技術及研發,在機組開發方面持續深化飛行穩定和遠距通訊安全,讓無人機可對抗七級風,也可搭載物件穩定飛行;同時,針對物流、再生能源、電力基礎設施、通訊產業或遠洋漁業等不同產業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水下載具還能承載無人機起降與協同作業,搭配各種海底和環境測繪的傳感器,針對地球物理、地震勘測、淺水水文漁業和水生棲息地等進行測深測繪,未來應用無限。

除了自駕車與無人機,自動駕駛船舶也是一項跨領域的新興產業,船舶中心表示,自駕船且須高度整合船舶、資通訊、機電、感測與控制等來自不同產業的技術,不同於車輛,船舶只要通過海事認證就可以拿到訂單,差別是環境的測試,透過智慧技術與應用發展,可望成為業界的新藍海。

隨著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 蓬勃發展以及5G商轉, 其中新興智慧載具所衍生出各種創新科技與應用服務仍方興未艾,電電公會V-team聯盟期待政府攜手科研單位,深化聯網化(Connected)、自動化(Automated)、服務化(Serviced)及電動化(Electrified)等車輛趨勢浪尖的關鍵技術能力上,推動智慧電動車發展助產業一臂之力,助產業進攻全球電動車、自駕車、無人載具等市場。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