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行車安全受重視 智慧應用百花齊放 - 全球大廠齊聚秀創意 勾勒智慧車發展趨勢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在經歷全球疫情衝擊與供應鏈重整下,台灣汽機車零配件、車用電子等產業,正持續投入智慧製造,以少量多樣的彈性生產能力,積極搶占汽車產業復甦的龐大商機。根據車輛公會統計,2022年上半年台灣汽車零配件出口值達48.8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38.1億美元大幅成長近三成。

由電電公會與外貿協會主辦的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AUTOTRONICS TAIPEI),攜手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2035 E-Mobility Taiwan),於2023年4月12日至15日在南港展覽一館一樓及四樓盛大展出。本屆活動共有全球830 名業者參展,展出規模達2,200個攤位,除台灣廠商踴躍參展外,還有來自17 國的國際廠商與會,其中加拿大更以國家館方式在智慧移動展展出,展現全球產業能量與最新產品及技術,完整呈現汽機車和智慧移動生態系。

電電公會李詩欽理事長指出,台灣在電動車領域耕耘多年,在電機、電控、電池等三電領域均有不錯成果,當結合半導體、資通訊產業後,將成為台灣搶攻動車商機的最大利器。2023年6月,電電公會將與外貿協會、電路板協會等單位共同組團,到全球第五大汽車出口
國墨西哥訪問,希望能與墨西哥建立合作關係。

實體展覽結合線上活動
搶攻全球商機

此三展聯手的盛大活動,已是亞洲第二大、全球前四大展覽,本屆活動指標大廠精銳盡出,全方位展示從燃油移動邁向電動及智慧移動的解決方案。車聯網應用面,有為升電裝的 ADAS 系統,科技大廠研華、技嘉展出的智慧車載方案,以及凱銳、怡利、公信電子展出的各項智慧座艙技術。電動車方面,從上游格斯、迪吉亞的電池模組,中游士林電機、太平洋電線電纜的動力馬達,台達、馳諾瓦的高效能充電樁,到下游成運汽車的全國第一台電動城際巴士、經濟部技術處(mTARC)展出的台灣第一部量產智慧電動小巴,鴻海精密展出的新款電動車,以及和泰集團展出的TOYOTA 最新氫能電動車 MIRAI。

為讓參觀者有多元豐富的體驗,主辦單位在展覽期間連續舉辦三場國際趨勢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及指標大廠分享智慧交通與車聯網的應用、電動車及自駕車產業趨勢,以及車輛產業創新轉型及綠色永續等議題。此外,展覽期間主辦單位也舉辦行動採購洽談會、產品發表會、摩托競秀、展場直擊、主題導覽等一系列線上線下精彩活動。

在全球愈來愈注重行車安全的前提下,許多廠商都展出各具特色的ADAS方案,如在毫米波技術有相當優異成績的為升電裝,自然也在此場合中展示多種ADAS解決方案。目前該公司產品涵蓋乘轎車、露營休閒車、Pick-Up、摩托車之盲點偵測系統,以及大型車前方防撞系統、校車行人偵測系統、警車後方防撞系統,乃至於大型車專用之轉彎輔助主動預警系統等。

ADAS 方案百花齊放
搶攻行車安全商機

在為升電裝之外,歐特明、公信電子也展出令人驚豔的ADAS解決方案 。耕耘智慧車領域多年的歐特明,在現場展出的ADAS解決方案,主打運用AI技術協助車主提升行車安全,有助於減少交通事故,適用於乘用車、商用車與二輪車等領域。

歐特明在現場展出針對大型商用車設計的ADAS系統「oToGuard」,搭載一個車規等級ECU系統、八個相機模組,以及視覺AI深度學習技術,可偵測和分類不同類型的車輛、行人、兩輪車騎士、車道記號和其他物體,能提供前方防撞警示、車道偏移警示、車頭盲區警示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oToGuard也可實現駕駛監控系統,透過一個車內紅外線相機模組,視覺AI算法可識別50多個駕駛員身份,對10多種駕駛狀態進行分類。

累積20多年電子電控系統整合實力的公信電子,則展出三電系統整合平台、電動巴士智慧駕駛座艙、電動車智慧駕駛座艙,以及資安整合平台等四大主題。該公司以電子、電池、電機、電控等四電系統為技術核心,以模組化架構、軟體定義硬體等,將電動車主要車電系統轉連起來,推出智駕平台資訊系統、智慧座艙數位儀表、智慧平台車載主機、視野輔助系統等。

研華進軍車聯網有成
展示智慧巴士方案

多年前即切入車聯網領域的研華,其所推出智慧巴士方案早已獲得多國採用,建立許多成功案例。

由於本屆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吸引許多國際買主到場,所以該公司也攜手奇美車電、帷享科技、動見科技、無間科技、捷世林科技、亞勳科技以及聰泰科技等夥伴,展出智慧巴士、行車安全、車載互動多媒體、車輛擁擠度,以及智慧路側等五大解決方案,主打運用智慧車聯網實現全方位行車安全與提升車隊營運效率。

在智慧巴士與車隊解決方案方面,是透過研華智慧巴士與車隊雲端管理平台搭配TREK車載電腦,能將車隊狀況、車輛狀態、票務系統、行駛事件分析等資訊即時傳回行控中心,助力巴士與車隊業者提升營運安全與效率。至於行車安全解決方案部分,則是以TREK-60高整合型車載電腦為核心,整合AI攝影機、電子後照鏡、行車安全軟體分析,能提供大車盲點、內輪差死角警示、前車防碰撞與駕駛者行為管理等。

在車載互動多媒體解決方案部分,則提供車上到站資訊推播與即時廣告看板,有效提升車輛營收與乘客滿意度。而車輛擁擠度解決方案部分,可藉由巴士內前後兩台攝影機運算出巴士內部擁擠度,即時提供資訊給候車乘客與後台行控中心,進而協助調配班次,增加營運效率並減少脫班狀況發生。

至於智慧路側解決方案部分,是以vehicle to everything(V2X)車聯網概念, TREK-60N道路監控電腦與AI攝影機,結合V2X可進行車對車、車對環境等即時溝通,方便緊急救護車輛優先通行,搭配AI分析軟體,也可偵測路口行人違規、車牌辨識等,以協助執法人員進行科技執法。

鴻海科技領軍MIH
展現台灣造車工藝

在迎合淨零浪潮下,電動車可望逐步取代燃油車,也成為台灣百年一遇的絕佳市場機會,亦是台灣資通訊產業轉型的重要方向。所以身為MIH聯盟創始會員的鴻海科技集團,也在本屆活動中展出多項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如EPS電動助力轉向系統、乘用車固態電池、電控系統、碳化矽(SiC)元件等硬體,以及集團旗下三款最新電動車MODEL C、MODEL B、MODEL V等。
除鴻海科技集團外,MIH聯盟會員也在此次展會中,共同展示軟體定義汽車架構,如基於微軟Azure的Digital Twins、TomTom的Digital Cockpit及Charger Map、Graphen ai的AI Assistant及Remote Diagnostic System、FIT的Smart Access,以及VicOne的 Automotive Cybersecurity Solution,旨在共建整車軟體服務與資安系統。由鴻海自行研發的「EPS電動助力轉向系統」,不同於傳統12V電機,該系統不僅升級至48V電機,體積更同步縮小了20%,搭配車安最高等級的ASIL D車輛安全控制器,展現出集團在電機、車用ECU、滾珠螺桿、機構件等關鍵技術力。至於乘用車電池方面,鴻海乘用車固態電池已具備60%左右的國產化程度,MIH聯盟成員供應比例更是達到100%;無負極全固態電池國產化、MIH供應比例均達100%,也採用可承受更高工作電壓的材料,以及特殊堆疊封裝等先進技術。

電控系統方面,鴻海展示「一芯多屏」座艙控制系統,導入集團自主研發、模組化設計的控制器。

在半導體展示部分,集團也展出能因應電動車各類電力效能需求的碳化矽(SiC)功率模組,以及車載充電器、充電樁、直流轉交流電逆變器、直流轉換器等應用元件還有1200V SiC MOSFET製程,呈現集團在電動車上下游布局的完整性。

mTARC 整合產業能量
搶攻智慧車商機

因應全球淨零轉型浪潮,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產值較前一年成長63.6%,預計2037年電動車銷量將超越燃油車,全球產值上看2.1兆美元,為協助台灣產業搶攻智慧車商機,經濟部技術處台灣移動研發聯盟(mTARC)也在本屆展覽中設立主題館,展出18項車輛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科技專案成果,相關技術已與六和機械、中華汽車、成運汽車、為昇科、光陽工業、台塑貨運等28間國內外廠商有所合作並催生了三家新創公司,已陸續接獲來自全球各地訂單,助產業進攻電動車與智慧車電市場。

主題館展示的量產型智慧線控電動小型巴士,搭載的自主線控底盤與電芯,源自於車輛中心執行經濟部技術處科專成果──全台首輛MIT自駕小巴WinBus。其技術成果獲得六和機械肯定,並挹注新台幣兩億元推動成立新創公司「和緯車輛」,經歷三年的技術合作與設計研發,目前已正式推出量產的線控底盤與自主電芯的電動小巴,並可協助業者快速搭載智慧駕駛系統,預計2024年切入國際市場。

此外,運用科專技術發展的樹脂固態電池,在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肯定後,2022年工研院以技術作價方式成立「愛國者綠能科技」推動固態電池產業化。目前已獲國內大廠投資新台幣七千萬元,2023年底可望募資達新台幣三億元,目前正與中華汽車及國際車廠洽談合作,將導入電動車實車驗證,預估可創造億元以上產值。

此外,為鼓勵參展商為地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力,主辦單位也與 SGS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於展覽前辦理「ESG Achievement」永續標誌評選活動,從參展商中評選出在 ESG 方面表現優越的 12 家參展商,授予Golden ESG Achievement 標誌。
展覽期間邀請 SGS 專家於「綠色講堂」分享企業減碳策略,並於現場提供企業一對一減碳諮詢服務,期能厚植企業永續經營競爭力。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