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以資通訊、半導體為核心 全力搶攻全球商機 - 台灣掌握三電關鍵技術 進軍電動車最佳後盾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隨著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發展已逐步走向正軌,在汽車晶片供應趨於穩定,帶動一股汽機車產業強勁復甦的龐大商機。根據TrendForce公布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汽車銷量為8,105萬輛,在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增強,以及各家汽車廠商持續推出購車優惠,預估2023年全球汽車銷量可望達到8,410萬輛,年增率為3.8%。備受全球汽車產業專業人士關注的2023 年「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AUTOTRONICS TAIPEI)」及「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2035 E-Mobility Taiwan)」,攜手於2023年4月12日至15日在南港展覽一館一樓及四樓盛大展出。除實體展外,主辦單位也打造全方位數位拓銷線上平台「DigitalGO」,並於2023年4月10至23日展出各種豐富資訊,成為參展商與國際買主接軌的絕佳展覽平台。

電電公會李詩欽理事長指出,過去三年在疫情影響下,對全球各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台灣成為少數經濟呈現正成長的國家,其中ICT產業銷售表現相當亮眼,成為支撐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柱。

疫情期間的汽車銷售狀況並不理想,也拖累電動車的普及速度,然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後,2022年電動車出貨首度突破千萬輛,創下1,052萬輛的新高,約占乘用車13%。此龐大市場已成為全球兵家必爭之地,台灣在電動車領域也著墨極深,在電機、電控、電池等三電領域均有不錯成果,搭配各種相關管理、監控軟體,可望成為搶攻電動車商機的最大優勢。

外貿協會黃志芳董事長表示,長期以來,台灣在資通訊、半導體具備強韌實力,並有彈性製造、完整的產業聚落等優勢,不光是全球主要汽車零件的生產地與供應國,也是汽車製造商尋找合作夥伴、投入未來移動產業的最佳選擇。本次三展聚焦在轉型、創新、可持續性
等領域,完整呈現台灣在電動車及自駕車、車用電子及汽車零配件之尖端技術及製造實力。

積極推動國際參訪
累積台灣電動車產業能量

早在2017年,電電公會就觀察到自動駕駛、車聯網與電動車等三大汽車技術,將是未來車輛產業的發展趨勢。為整合台灣的半導體、資通訊、汽車電子,以及與車輛產業上中下游業者能量與資源,2017年電電公會邀請半導體、資通訊、汽車電子、電動車與整車廠等業者,共同成立台灣車輛系統整合聯盟(Taiwan V-team)。此聯盟將作為台灣車輛、汽車電子及半導體業者之間的互助合作平台,協助聯盟會員拓展全球市場。

李詩欽指出,過去是「得半導體者,得天下」,但進入電動車時代後,他認為未來三年將是「得半導體與電動車三電系統者,能治天下」。2017年 Taiwan V-team成立之後,電電公會隨即參訪美國傳統汽車大城底特律,2018年則到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參訪,從中吸取汽車製造的經驗,並與當地公協會建立合作關係。疫情爆發期間讓海外參訪活動被迫停止,不過2023年電電公會已規劃將在4月底組團赴美訪問LA電動車研發中心、威斯康辛州等,期待讓美國汽車大廠與台灣電動產業建立連結。

另外,電電公會也將布局泰國、印尼以及日本市場,全力將台灣電動產業推向國際市場。

經濟部陳正祺政務次長表示,此三展聯手的盛大活動,已是亞洲第二大、全球前四大展覽,完整呈現出台灣汽機車產業供應鏈的能量。為帶動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經濟部已透過三管齊下方式推廣,首先是透過消費者補助購置電動車的方式,逐步建立台灣電車產業供應鏈;其次,則是補助運輸業者購置電動巴士,期盼能在2030年達成市區公車、公務車電動化的目標;第三則是建置充電樁,透過離峰優惠方式提升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意願。經濟部也將積極與電電公會等公協會合作,全力協助台灣電動產業搶進國際供應鏈市場,厚植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雄厚能量。

蓬勃發展的電動智慧車,已逐漸翻轉汽車百年歷史的版圖,台灣的ICT與半導體產業居全球領導地位,若能結合汽車零組件產業,加上政府與公協會的攜手合作,可望讓台灣在智慧車時代來臨之際,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