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兩岸產業報導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壹、中國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中國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當前中國大陸依然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表明,2022年1月至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僅為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僅為5.3%。穩增長成為2023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穩就業、穩物價,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成為制定2023年經濟政策的基本導向。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日前,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和中國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均接受記者專訪。

趙辰昕副主任表示,中國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對2023年經濟工作進行了部署,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優化五大政策組合,把握好六個「更好統籌」。中央提出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在投資方面,重點是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

聚焦「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著力加快推進重大專案建設。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加大製造業投資支持力度,加強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領域建設。

金壯龍部長表示,工信部著重抓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大穩增長政策供給和落實力度。二是聚焦重點行業和地區,穩住工業增長基本盤。針對機械、石化、輕工、汽車、電子等支柱行業,分業施策、分類研究制定穩增長措施。針對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打造更多新增長點。三是全面實施「十四五」系列規畫,提振製造業有效投資。

支持製造業企業瞄準高端、智能、綠色發展加大投入,加強製造業重大外資專案服務保障。四是積極擴大消費,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創造新需求。實施新能源汽車領跑強基工程,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試點。

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推進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活動。

貳、中國大陸數字經濟規模已達人民幣45.5萬億元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中國大陸信息通信研究院調研顯示,2021年,全球47個主要國家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8.1萬億美元,占GDP的45%。

其中,中國大陸數字經濟規模達到7.1萬億美元,占47個國家總量的18%以上,位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賦予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和「新動能、新優勢」。

據中國信通院相關數字經濟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大陸數字經濟規模達到人民幣45.5萬億元,較「十三五」初期擴張了一倍多,同比名義增長16.2%,占GDP比重達39.8%,較「十三五」初期提升了9.6個百分點。

多元因素正在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其中最突出的,是數字經濟相關政策濃度的全域化提升。

2012年至2021年,中國大陸數字經濟相關政策數量從19項增長到335項,其中,廣東、北京、上海三地2021年數字經濟政策頒布位居前三,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數字產業化領域,2021年中國大陸數字產業化規模為人民幣8.3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9%。在數字產業化領域的上市公司,大多集中在「電子元器件及設備製造」領域,共有357家公司,占比34%,「信息技術服務」和「軟體開發」次之,分別有151家和128家公司,占比14%和12%。

2021年中國大陸產業數位化規模達到人民幣37.18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2%,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1.7%,占GDP32.5%。其中,「智能製造」領域上市公司分布最多,截至統計共有2,443家公司,占比67%。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五城被數字經濟所帶動,依據自身的優勢和方向,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數字+實體經濟」結合之路。

北京是中國大陸政策的重要「窗口」,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標竿城市。在發展規模上,2022年前三季度,北京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人民幣1.28萬億元,同比增長3.9%,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42.7%。北京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2萬億元,規模居中國大陸首位。

杭州集聚了浙江省36%的人工智慧核心企業,創造了占浙江省三分之一跨境電商出口知名品牌、中國大陸三分之二出口零售平台和七成跨境電商支付交易額。2022年1月至7月,在自貿試驗區帶動下,其貿易額占浙江省比重達41.8%。

此外,杭州還擁有兩家年營收超過人民幣千億數字經濟企業、20家超過人民幣百億企業,位居中國大陸之首。

上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是產業數位化的代表。2019年至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車領域專利申請量快速增長,均突破了一萬件,持續的高質量技術創新為上海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穩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蘇州依託長三角雄厚的製造業基礎,蘇州2021年高技術製造業產值人民幣1萬4,062.2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4.0%。截至2021年底,蘇州已有6,000多家工業企業推進實施了8,000多個「智改數轉」專案,工業互聯網規上應用企業近5,000家;擁有全球「燈塔工廠」五家,數量占全國七分之一,製造業數位化在數量和品質上均取得領先。

深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突破人民幣9,000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30.5%,規模和品質位居中國大陸大中城市之首。面對數字經濟巨大「風口」,深圳出台政策措施,打造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以及新型資訊基礎設施標竿城市和全球數字先鋒城市。而在全市的數字經濟版圖中,深圳寶安區是「產業高地」。在深圳市電子信息相關企業數量地域分布中,寶安區位列首位。電子資訊製造業在此生根,為深圳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持續賦能。

從個人生活到產業迭代,從城市變革到政策變局,對於處於浪潮之中的個人、企業而言,看清「數字社會」新形勢、把握「數字產業」新勢能,共情「數字城市」新構造,與時代共振,以主動應變,擁抱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參、《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白皮書(2022年)》解讀
2022年11月6日,中國大陸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發布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白皮書(2022年)》(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預計,2022年中國大陸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人民幣4.45萬億元,占GDP比重3.64%。

中國大陸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總體態勢:
一、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提檔升級,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國家頂級節點日均解析量突破1.7億次,二級節點超過200個,覆蓋29個省(區、市)和34個重點行業。具備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平台數量超過150個,連接工業設備數達7,900萬台/套,工業APP已超過59萬餘款。

二、工業互聯網成為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支撐,2021年中國大陸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達到人民幣4.10萬億元,名義增速達到14.53%,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長,2021年該比重達到3.58%。預計2022年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人民幣4.45萬億元,占GDP比重將上升至3.64%,工業互聯網已成為GDP穩定增長的重要貢獻力量。

三、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日漸成熟,據測算,2021年,平台、網路、數據、安全四大直接產業增加值總規模達到人民幣1.17萬億元,名義增速為16.07%。

中國大陸工業互聯網區域發展狀況:2021年,長三角地區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首次破人民幣萬億元,高達人民幣1萬687.51億元,珠三角和長江中游地區次之。

在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方面,據測算,2021年中國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中,工業互聯網帶動直接產業增加值規模較高的五個省(市)分別是廣東、江蘇、北京、浙江、四川,產業增加值規模分別達到人民幣1896.86億元、人民幣1451.28億元、人民幣996.46億元、人民幣988.92億元、人民幣732.99億元。

中國大陸工業互聯網區域產業融通發展狀況:2021年,工業互聯網帶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增加值規模分別為人民幣0.057萬億元、人民幣2.05萬億元、人民幣1.99萬億元,名義增速分別為6.48%、16.29%、13.02%,預計2022年,工業互聯網帶動一、二、三產的增加值規模將分別達到人民幣0.062萬億元、人民幣2.19萬億元、人民幣2.20萬億元。

除此之外,白皮書還剖析了未來中國大陸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趨勢:

一、中國大陸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走向自主化、開源化:工業互聯網核心技術將不斷增強自主性;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將逐步開源化。
二、工業互聯網發展模式走向平台化、協同化:「平台+園區」、「平台+基地」新型融合發展模式加速區域數位化轉型一體化進程;區域級、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將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新引擎。

三、工業互聯網產品服務走向輕量化、安全化:工業互聯網產品與服務向輕量化、結構化以及低代碼開發的方向演進;隨著工業互聯網應用的深入、工業上雲不斷提速和工業數據連接規模擴大,工業互聯網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四、工業互聯網應用賦能走向行業化、場景化:工業互聯網加速賦能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逐漸滲透至生產全生命周期,場景化應用價值凸顯。

肆、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特點
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22年11月5日至10日於上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五屆進博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起來看!

一、參展國別範圍更廣: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加企業商業展,66個國家和三個國際組織亮相國家綜合展,數量均超過上屆。其中尼加拉瓜、吉布提、茅利塔尼亞、科摩羅、莫三比克、剛果(金)、伊拉克、冰島八國首次參與國家展。

二、展示內容更加豐富:圍繞「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新設農作物種業專區和人工智慧專區,優化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專區,拓展創新孵化專區,技術裝備、消費品、醫療、汽車等領域的150多家初創企業進行集中展示。

三、展商展品品質更優:共有284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參加企業展,數量超過上屆,回頭率近90%。六大展區展出數百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其中既有聚焦美好生活的消費品和農產品,也不乏蘊含全球領先科技的各類高精尖醫療器械和技術裝備。展台特裝比例達到96.1%,高於上屆水準。

四、虹橋論壇更加聚焦「開放」主題:以「激發全球開放新動能共用合作發展新機遇」為主題,分為「開放共擔」、「開放共治」、「開放共用」三個板塊, 舉辦「RCEP與更高水準開放」高層論壇、《世界開放報告2022》發佈暨國際研討會等分論壇,規模從14場擴大到24場,探討全球開放發展熱點議題。國際化水準穩步提高,新增聯合國工發組織、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聯合國減災辦、國際貿易中心、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國際組織參與主辦分論壇,五個場次分論壇邀請諾貝爾獎得主發表演講。

五、全力打造綠色展會:踐行國家「雙碳」發展戰略,堅持「綠色、環保、可持續」辦展方向,持續打造「零碳進博」。推進「碳中和」專案,引入碳普惠機制,實現綠色低碳價值傳遞和綠色搭建,增設綠色展台設計獎,提高參展、搭建、物流企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攜手共建「綠色展會」。

在中國大陸加速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進博會已經並將繼續發揮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國內國際大循環關鍵鏈接的功能作用。

為市場化改革和全方位開放,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和全球化事業,持續做出舉世矚目的新的更大貢獻。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