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封面連結 - 「2022年台灣ICT暨PCB產業泰國投資考察團」紀實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因應全球經貿情勢及地緣政治的變化多端,台灣資通訊電子產業走向全球布局,尤其新南向國家已成為資通訊電子產業投資布局的重要選擇,自2016年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以來,泰國亦是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中的重點國家及重要的國際經貿合作夥伴。

2021年台泰雙邊貿易總額達129.8億美元,是我國第十三大貿易夥伴;根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以下簡稱BOI)提供的數據,2022年1月至9月台灣廠商申請泰國BOI獎勵優惠金額達11億多美元,在各國投資泰國排名第二,由此可見台泰雙方經貿往來日趨熱烈,愈發重要。

為了讓更多台灣廠商了解泰國投資環境現況、當地產業優勢與商機及泰國優惠獎勵政策措施,本會與台灣電路板協會於11月14日至18日共同籌組「2022年台灣ICT暨PCB產業泰國投資考察團」,此次行程考察泰國六個工業區,包含安美德羅勇工業區(Amata City)、偉華東海岸工業區(WHA)、永山智慧工業園區(Yamato)、品通工業園區(Pinthong)、亞洲工業園區(Asia Suvarnabhumi)、洛迦納大城工業園區(Rojana)及拜訪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一站式投資服務中心(OSOS)、在泰國設廠的PCB台商─競億電子(泰國)有限公司及泰國台灣聯合總會(TTBA);此次考察團共有22家ICT及PCB產業相關廠商參加,共45位代表赴泰國進行實地考察及參訪,透過此次考察讓廠商可加速評估供應鏈移轉至泰國或尋找第二備援生產基地的可行性。

泰國位於東南亞的中央位置,面積約51萬平方公里,約台灣的14倍大,人口為6,800萬人,是東協中第二大經濟體,根據泰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理事會辦公室(NESDC)報告,服務業占泰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58.3%,其次是工業33.1%及農業8.6%。主要產業包括電子電機、汽車製造、紡織成衣及食品加工等。

泰國自2016年推動「泰國4.0」政策,以新的經濟模式推動十大目標產業(新一代汽車產業、智慧電子產業、高端醫療保健旅遊、農業及生物科技、食物科技產業、機器人產業、航空與物流業、生質能源與生化產業、數位產業、醫療中心),另於2019年增加國防、教育發展兩大目標產業,作為推動經濟成長的新引擎,以推動泰國從傳統勞力密集產業轉向創新驅動型經濟模式,以成為東協經濟貿易中心。在「泰國4.0」政策下, 「東部經濟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EEC) 計畫案最受矚目,EEC涵蓋東部沿海三府, 分別為北柳府(Chachoengsao)、春武里府(Chonburi)及羅勇府(Rayong),透過EEC計畫,目標將泰國打造為以高科技、高附加價值、高創造力為主的國家。

現行泰國政府將「電動車」(EV)及「生物、循環及綠色」(Bio-, Circular and Green,BCG)列為優先推動的產業,泰國積極打造泰國成為全球電動車製造業中心,並吸引電動車核心技術之業者至泰國投資設廠。預估未來五年泰國國內電動汽車銷售量將達到24萬輛,占全國汽車總銷售量的四分之一;BCG戰略計畫與「泰國4.0」並列為泰國國家發展議程,被視為疫後經濟復甦重要引擎。
BCG聚焦四大產業:食品與農業、醫療保健與生物能源、生物材料與生物化學、觀光與創意經濟等,結合生物經濟、循環經濟及綠色經濟三大領域發展,並以永續發展為目標。預計2036年,泰國再生能源將占30%、經濟價值提高到4.4萬億泰銖,占GDP的24%,目標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2065年達成淨零碳排。

考察紀實
考察行程首站先前往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一站式投資服務中心拜訪Mr.Chanin Khaochan副秘書長,了解泰國政府投資優惠政策、泰國產業聚落發展及台商生產基地移轉機會,會中團員針對BOI獎勵優惠政策細節(如:BOI審查原則及廠商如何得到更優惠的獎勵等問題)進行交流。

此次在泰國考察六個工業區,從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往泰國中部移動,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考察安美德羅勇工業區(Amata City)、偉華東海岸工業區(WHA)、永山智慧工業園區(Yamato)、品通工業園區(Pinthong),再往泰國中部移考亞洲工業園區(Asia Suvarnabhumi)、洛迦納大城工業園區(Rojana);此行至各工業區實地考察,想更進一步了解各工業區基礎建設、環境法規、水電供應、人才/人力供應、廢水/天然氣及工業氣體等配套、交通配套、地質結構及購買土地/廠房成本等問題進行深度交流;各工業區有各自的優、缺點,端看廠商的產業屬性及需求,再評估適合的工業區;如PCB板廠因製造生產特性,對水電的需求很大,最在意用水量議題,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EC)的工業區每日的供水量有限額,在泰國中部的大城府則供水較無虞。

接續至競億電子(泰國)有限公司拜訪,競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1年8月,主要產品為雙面印刷電路板、多層印刷電路板,初期以生產消費性電子之PCB為主,2009年進軍泰國成立競億電子,當天由總經理分享布局泰國的經驗,並由KPMG會計師分享申請BOI的經驗及布局泰國之初時財務規畫的建議。

最後至泰國台灣商業聯合總會(TTBA)拜訪,此行拜訪除了認識泰國台商總會的會員外,也吸取各行各業的業界先進們進入泰國經商、營商的心路歷程,通過此次的拜訪以增加人脈作為布局泰國最有利的後盾。

根據觀察,此次與會的團員,部分係因美中貿易戰及疫情影響,開始思考供應鏈移轉的可行性;部分則因客戶及系統大廠要求,採「中國+1」模式,建立備援的生產基地,增加供應鏈之韌性;亦有些廠商看準東南亞的市場潛力,進軍泰國,布局東協市場。而泰國在東協市場具有相當優勢,其位處東協中心,經商環境寬鬆自由、工業基礎設施完善、政府投資優惠政策、社會及政治相對穩定等等因素,普遍受到本次考察泰國廠商之青睞。

台灣廠商於海外投資布局時,除考量政策優惠、土地及人工成本、勞動力多寡、環境友善度等因素外,產業供應鏈及產業聚落也是重大考量因素,本次以ICT及PCB產業為主題,廠商多數為ICT或PCB相關上中下游廠商,其所關心的議題較為相近,問題容易聚焦,考察團極具向心力,對廠商之助益大。

本會特別感謝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及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台北辦事處的協助與支持,讓此次考察團能順利圓滿結束,未來本會將積極促進台泰ICT產業交流並強化台泰產業鏈結,積極協助會員廠商赴海外布局。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