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日,電動車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委員會會議,主任委員游文光於致詞中表示電動車實在太夯,這次委員會改組特別邀請到MIH鄭顯聰執行長、創奕能源科技黃振聲董事長、和碩汽車事業群賴哲彥總經理三位重量級業者出任副主任委員。
近年工業局用心推動國內電動車國產化,政府在2020年至2022年編了新台幣85億元預算,每部電巴大概編了700萬元的補助款。2023年起將有新的國產化要求標準,未來五年(2023年至2027年)為推廣期交通部編了350億元,希望藉由政策推廣,實現2030年1萬1,000輛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同時帶動整車組裝和關鍵組件國產化。也因國產化政策,最近中國大陸的電動車馬達也禁止進口,業者已表達相關意見,公會也將持續關注此議題。公會也協助業者與國際媒合,包括台美、台印及與東歐(捷克、斯洛伐克、波蘭)電動車合作。
李理事長在致詞也說明電電公會在2017年就看到電動車的未來發展,當時的郭台強理事長就組成了「V-team台灣車輛系統整合聯盟」,我們游主委擔任副總召集人,公會特別邀請前行政院杜紫軍副院長擔任總召集人,成立自動駕駛組、車聯網組、新能源組與配套系統組四個工作組,另外有歐美地區、中國大陸地區,東南亞地區與印度地區四個專案組。多年來透過與法人單位的整合與半導體、ICT業者共同合作與努力。在2018年游董事長邀請盧超群董事長一起到美國汽車重鎮底特律,是第一次台灣業界可以直接與美國的車廠與Tire 1對話,受到很多重視。2022年6月電電公會籌組訪美EV考察團,共有53位公會理監事與會員廠商參加,特別到鴻海在俄亥俄州的Lordstown Motors去參觀,看到鴻海製造的電動皮卡車上路。2022年11月公會籌組印度參訪團,也是參觀電動車相關的車廠,特別是在清奈的汽車工業發展基地,因為如此12月8日有26家印度的車輛公會會員廠商拜訪本會,來了解台灣產業情況。過去幾年透過V-team與原來的汽車電子委員會做了很多工作,第26屆改組成電動車委員會,希望未來台灣在全球的電動車產業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電動車國產化策略中,經濟部工業局特別重視電動車在地生產此為第一大策略,第二是發展關鍵零組件,希望能打進國際供應鏈。第三個是發展國內電動車、電動機車的市場。在政府、法人單位與業界共同合作下,未來三年一定有很大的進展。
台灣雖然有相對完整的汽車代工產業鏈,及厚實的資訊及通訊科技製造能力,但缺乏整車製造的經驗。2020年3月鴻海集團與裕隆集團設立合資公司,10月中旬創立「MIH電動車開放平台」,創建一個開放式的電動車生態系統,促進移動領域的全面合作,推動行業標準。鄭顯聰執行長也分享當初被劉董找回來做電動車,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幫所有人找到一條「GO TO MARKET」的機會,最後一定要落地,一起去賺錢。MIH最重要的目的,是「MONEY IS HERE」,想辦法幫台灣GDP擴大,現在台灣業者在國際供應鏈比例相當低,過去在中國大陸做電動車的時候,也把台灣的幾個重要夥伴帶過去,緯創做自動駕駛的基板GATEWAY,聯發科做車用資訊娛樂系統芯片,大易做車燈,東陽做保檢桿與車身,全興做椅子、機構,大家都是隱形冠軍。現在是電子化與軟體的時代,我們要創造一個平台將電子五哥都納入在電動車的產業中。
MIH倡導集結大家一起打群架,也要有一個方法去打群架,不能沒有章法。我們有工研院、ARTC、資策會、SGS、TUV這些機構,把這些好手結合起來,在公會的支持下,把驗證測試與電子模擬等能量整合。MIH幾個目標:第一就是海外市場的機會,一定讓我們會員能夠參與,此外我們要在美國跟東南亞建立兩個MIH PARK,會員夥伴的產品就可以直接上車驗證測,這樣是最快的。要在兩年半內拿下全球整車與零組件市場5%,要靠大家一起幫忙,能夠上車的上車,能夠提供軟體的提供軟體,能夠真正集結到美國去做MIH PARK,這需要大家大力支持,也希望李理事長與游主委帶領大家真正地把電動車在台灣做起來。
工研院機械所負責協助推動電動車相關計畫,在會議中經濟部智慧電動巴士DMIT推動辦公室主持人張念慈簡報介紹電巴國產化執行成果與未來規劃。內容略以:全球的電巴將來有60萬輛,市場商機龐大,台灣目前有登錄的電巴數量不多,已申請示範型計畫者包括成運、華德、創奕與總盈這四家公司,目前華德、成運取得示範車型車廠,預計未來十年帶動新台幣1,700億元整車產值效益(不含零組件),目前已經帶動11家業者包括電能補充、車控、智慧化還有動力方面的國產化。這類車輛有十大國產化項目的要求,現在最難的項目是驅控器與電動馬達,工業局將投入新台幣12億多元補助款,這個數字乘三倍是希望帶動國內業者在電巴上零組件的研發投資,主要有動力、電能補充(含電池組)、智慧化與車控等四大關鍵次系統。目前正在做的項目包括節能高效率元件、智慧座艙、ADAS感測元件、電池材料與BMS,還有考量到循環經濟,也有廠商提出電池回收的問題,充電將來採V2G系統、VCU整車控制器,工研院有新創公司滿足ISO 26262 AUTOSAR等規範。
除此之外也會設計一些指南規範,優先開收給國內業者與電動車委員會,也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推動,透過關鍵零組件共通規格基礎開發需求,降低產業車控開發門檻,並提升國內產製電動巴士之附加價值率。政府的立場是先掌握公車與市區巴士,另外還有公務車與物流車,會循序漸進地推動電動車零組件國產化,因為國家有相關的補助,電動車零組件將禁止從中國大陸進口。電巴國產化短期目標為2025年達成市區電動公車35%普及率,長期目標為2030年達成1萬1,700輛國產化電動巴士,希望帶動系統整合,提升自主技術,業者如果要申請補助案,可以洽詢智慧電動巴士DMIT推動計畫窗口余威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