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特別報導 - 公亮紀念講座 劉揚偉:「台灣在全球電動車產業的機會與挑戰」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受惠於各國減碳目標、禁售法規、補助購車等政策實施,電動車銷售量預期呈現高度成長趨勢。根據TRENDFORCE報告,全球電動車(包括油電混和車HEV、純電動車BEV、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氫燃料電池車FCV)新車銷售量至2025年預計達到3,820萬輛,占全球汽車銷售約40%。

善用群體智慧 推進台灣電動車產業
掌握電動市場商機潛力,台灣相關業者積極打造電動車國家隊,盼能搶先卡位,扮演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重要角色,為台灣打造又一個強大產業。台灣產業進軍電動車領域的最重要動作,當屬鴻海集團於2020年主導成立MIH開放電動車聯盟。此聯盟旨在透過策略聯盟合作,整合產業力量,一起合作提升產業的附加價值。

MIH聯盟目前已吸引全球68個國家/地區、超過2,500家策略夥伴加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日本公司數量大增五倍,包括日本汽車巨擘豐田汽車(Toyota)的關鍵零組件供應商、子公司豐田通商(TSUSHO)以及與本田汽車(Honda)關係密切企業都成為合作對象。

在日前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舉辦的「第264次公亮紀念講座」上,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應邀以「台灣在全球電動車產業的機會與挑戰」為題發表演講,分享鴻海投入電動車經驗,強調唯有透過眾人力量,才能讓台灣成為全球電動車產業最可靠、最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他強調台灣ICT產業應該善用群體智慧,以創新的力量促進整體產業發展。過去傳統造車是「燃油引擎與變速系統者得天下」,引擎製造正是台灣廠商弱項,而在電動車產業則是「得三電、軟體與半導體得天下」。汽車電動化是台灣的契機,引擎不再被需要,取代的是電池、電機、電控,這些皆是台灣ICT產業熟悉的領域。劉揚偉指出,電動車是台灣「百年一遇」的市場機會,也是台灣ICT產業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

分享、合作、共榮 經濟成長三要素
劉揚偉在演講中提及其近日出席印尼B20峰會(Business 20)演講所提出的「分享(Share)、合作(Collaborate)、共榮(Thrive)」理念。他指出面對氣候變遷災難、COVID-19疫情、地緣政治衝突及主要國家間的科技競爭等挑戰,而產業創新為推動經濟合理成長之路,分享、合作、共榮則是促進經濟成長的三大關鍵要素。

劉揚偉進一步闡釋,在人口稠密國家的人民,希望培養技能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準。鴻海作為先進者,持續進軍新經濟體的科技業擴大規模,在尚無強大基礎建設或政策支持下,插旗發展中經濟體擴大規模,雖然非常困難、也曾犯錯,但也愈做愈好。

鴻海與許多國家的中央及地方政府合作,也與要求嚴格的一流客戶共事。在此規模上創造創新環境及管理創新是項關鍵挑戰,但鴻海與許多台灣企業已持續努力幾十年,累積豐富經驗且樂於分享,可協助各國在不重蹈覆轍的狀況下快速建立產業。

透過BOL 模式 在各國建立產業供應鏈
對於如何「合作」,劉揚偉指出,鴻海透過與當地企業的「營運本地化(BOL)」合作模式,在各國建立產業供應鏈。BOL是指透過建造(Build)、運營(Operate)、在地化(Localize),攜手客戶、當地政府、產業打造產業生態系,建立出海口。

此模式可為當地帶來GDP及就業機會成長,以印尼為例,後續鴻海將與Indika共同展示BOL模式如何使印尼當地工業受惠。劉揚偉強調,成熟的電動車生態系不僅可影響國家GDP,還能使產業供應鏈多樣化、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為國家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效益。透過BOL模式,鴻海將陸續於其他地區展開供應鏈布局。

針對台灣動車產業發展,劉揚偉亦向政府提出相關政策建言,他指出現階段台灣電動車最缺乏的是整車研發、測試與驗證的環境和人才,以及電動車使用環境的普及化,像是充電、智慧電網等基礎設施。劉揚偉期待公協會可以作為產、官、學界穿針引線的角色與平台,大家群策群力,一起讓台灣成為全球電動車產業最信賴與可靠的夥伴。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