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國際連結 - 「2022投資歐盟論壇」專題演講:歐盟/台灣綠色轉型合作的契機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文、圖/李詩欽 電電公會理事長

歐洲經濟辦事處高哲夫處長、簡又新博士、各位主講者、各位貴賓、各位先進,我很榮幸代表台灣電電公會,參加一年一度「2022投資歐盟論壇」。

2019年,我擔任電電公會理事長後,即多次在電電公會月刊《電電時代》,發表台灣和歐盟經貿合作相關的文章。主要是電電公會會員企業, 自2005年起集結,相繼在捷克/斯洛伐克等地,設立ICT相關的製造工廠。

在十幾年努力下,已建立相當規模。我希望電電公會能加強服務,強化與在歐盟的會員廠商交流;同時,就台灣與歐盟未來的合作與發展,相互討論、集思廣益、匯集力量,尋求共識。

2020年3月,原已排定「電電公會理監事歐盟考察團」,赴歐盟考察,因疫情關係未能成行。過去兩年,陸續有理監事出訪歐盟,但考察團仍未啟程。然而,但對歐盟的關注,未減熱情。我們透過視訊,經常和會員企業保持聯繫;陸續拜訪在台設有代表處的15個歐盟會員國家;保持和歐洲經濟辦事處(ETTO)、歐洲在台商會(ECCT)及台灣駐歐盟的代表處聯繫。

最難得的是捷克的議長、斯洛伐克議員參訪團等,在疫情之下,仍專程到訪台灣訪問。這些舉措,充分協助電電公會持續對歐盟關注,也對在捷克/斯洛伐克投資的台灣企業,適時地關心支持。

歐洲是台灣ICT
最早的市場

台灣的電子產品,1980年代主要的市場都在歐洲,代表性產品是電算器/電話機/消費電子產品等。1990年代開始,台商大幅在東南亞和中國大陸擴產,逐漸地轉向大型美國跨國公司。今天台灣ICT產業,三分之二以上的產能是提供給美國跨國企業。

1980年代,今天的歐盟27成員國,當時是27個國家、27種貨幣,各自為政,台灣護照簽證很困難,大多國家英語不普及,寸步難行。在此困難環境中,台商仍然突破種種限制,在歐盟建立據點,歐洲可以說是台灣在國際貿易上的啟蒙市場。

1993年歐盟正式成立以來,大幅提升方便性,加上27個成員國中參加申根協定26國,歐元區19國,今天的歐盟,已非1980年代的歐洲。尤其各國對英語的重視,加重歐盟國之間頻繁且順暢交流,自由無限制地工作簽證和旅行,直接或間接提升彼此的英語水準。歐盟已轉變成類單一市場的大市場,雖然各成員國間仍然保有多語制及文化特色。

歐盟1993年成立以來,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歐元區一度面臨崩潰危機。三年來的新冠疫情及今年初烏俄戰爭,罕見地促使歐盟暫時放下分歧,全力度過眼前的難關。我們可以期待更加團結如一的歐盟。

今天的歐盟有單一大市場的規模,也有中小企業可以發揮的文化特色產業,對台灣來說,應可鼓勵年青一代再往歐盟創業,重啟1980年代的台歐榮景,融入歐盟多元文化,也享有單一市場的規模優勢。

歐盟是全球三大經濟體
美國、中國大陸、歐盟是全球三大經濟體。今天我希望就台灣歐盟的未來合作良機,拋磚引玉,供各位先進參考。同時,歐盟引導全球的數位化和低碳化的永續發展,我也談些「歐盟與台灣綠色轉型合作的契機」。

台灣至2002年1月加入WTO,即與歐盟在W TO 的架構下, 就雙邊共同利益,建立穩健商貿關係。歐盟對亞洲的和平、安全與穩定相當重視。歐盟支持海峽兩岸的現狀及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兩岸差異,鼓勵對話與具有建設性的互動。歐盟持續與台灣進行緊密且多層面的經貿實務對話。歐盟經貿辦事處(ETTO) 負責歐盟與台灣經貿關係,15個歐盟會員國在台灣有辦事處。歐洲在台商會(ECCT)代表了在台灣的歐洲企業。

近三年來,台灣對歐盟貿易額,2019年貿易總額587億美元,2021貿易總額752億美元,增長28%。台灣2020年是歐盟第十四大貿易夥伴。台灣在歐盟出口夥伴排名第二十位,在進口方面,是歐盟第十二大夥伴。台灣2020年出口歐盟,以電信設備、積體電路、電子資料處理與辦公設備、電子元件,也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項目,佔41.6%。歐盟對台出口,主要為機械與運輸設備占58.4%。歐盟對台貿易順差,主要是歐盟在機械設備、化學製品、汽車產品、製藥製品具有全球競爭優勢。

歐盟長期以來一直是台灣最大的外國投資來源,貢獻台灣超過四分之一的 FDI。台歐雙邊服務貿易,僅占歐盟服務貿易的0.5%,台灣服務業進軍歐盟的成長空間很大。

歐盟執委會
邁向2050 淨零排碳

2018年12月20日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 4 次締約方會議(COP24)在波蘭舉行。會議之前,歐盟執委會(EU Commission)於11月底, 發布歐盟邁向2050年「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策略,希望成為全球第一個氣候中和,落實氣候零排放的經濟體。

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范德萊恩)2019年11月接任,12月即提出「歐洲綠色新政 (European Green Deal)」。

Ursula von der Leyen(范德萊恩)強調:

1.「 這是一項全面治理,含社會與含經濟的發展途徑,將根本性地改變社會與經濟結構,以實現公平、綠色、繁榮的未來。」;

2. 「 氣候變遷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建立新經濟模式的機會。」;

3. 「 我們主要在對抗氣候變遷的轉折點,我們更是還有時間行動的最後一代,我們有責任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以下,才能拯救人類的生計,有限度地減少物種滅絕,並為子孫後代保護地球。」

這兩年多來, 遭遇英國脫歐、新冠疫情與烏俄戰爭,歐盟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

● 2020年3月,歐盟提出「歐洲氣候法案」,確認將「氣候中和」變成具有約束力的法律。

● 2020年9月,歐盟提出2030年減排55%的淨零路徑,並加入「歐洲氣候方案」中。

● 2021年4月,歐洲議會與歐盟成員國表態贊同氣候法案。

● 2021年7月14日,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公布名為「Fit for 55」的氣候變遷計畫:

1. 闡明歐盟27國,將在2030年前達成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相較於1990年減碳標準減少55%的集體目標等一系列立法提案;

2. 其中, 最被世界各國所關注者為, 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草案,預計2023年起試行三年,初期要求進口鋼鐵、鋁、水泥、肥料及電力產品,須申報碳排放量。

烏俄戰爭
●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俄羅斯以減供、切斷天然氣,回擊歐盟國家的經濟制裁,使歐洲能源成本飆升。導致了二戰以來歐洲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影響甚至超過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

1. 2020年統計顯示,歐盟從俄國進口依存度:天然氣41.4%/油36.5%/煤 19.3%;2. 歐盟力抗俄羅斯的能源勒索:風力與太陽能發電量雙破紀錄;

3. 根據環境智庫「E 3 G 」和「Ember」新近發表的報告:

(1)歐盟天然氣進口成本,今年3月至9月較往年高出110億歐元(約新台幣3,470億元);

(2)歐盟再生能源電力提升到總發電量的24%,創下最高紀錄。3月至9月,為歐盟27個會員國節省990億歐元(約新台幣3.12兆元)的天然氣進口費用;

(3)歐盟27個成員國之中,有19國的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破了紀錄;

(4)可再生能源愈多,通貨膨脹愈少。

歐盟再生能源轉型目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歐盟淨零碳升級成為能源安全議題,迫切性大幅提高:

● 2022年5月18日, 公告REPowerEU能源計畫,將提出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目標,強化能源供應多樣化,加速再生能源轉型並提高能源效率,2030年前,把歐盟再生能源比從40%提高至45%。是全球表率,更是台灣的借鏡對象;

● 5月間,另公布一項高達2,100歐元資金,幫助歐洲終結對俄化石燃料的依賴。

對台灣的影響及啟示
歐盟所有政策將隨著「歐洲綠色新政」目標調整,可以預期將持續公布新法並修法。

1. 深化與歐盟綠色轉型合作:今年3月,國發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與國際接軌,共同致力於對抗氣候變遷、環境惡化,共謀永續發展,台灣企業必須加速轉型為「淨零轉型永續產業」。

2. 鼓勵中小企業進軍歐盟:在深化與廣化的經濟整合下,歐盟已成為一個緊密合作的單一市場,加上歐盟對於共同貿易政策有專屬職權,在WTO歐盟握有強大的貿易實力。台灣應善用WTO的平台,鼓勵中小企業邁向國際市場,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中小企業扮演提供零組件重要角色。使中小企業規模化、創造新的產業價值。

3. 積極爭取歐盟簽署貿易協定:歐洲綠色新政需要國際合作,尤其在氣候行動上,歐盟扮演了全球領航者的角色。歐盟大力支持巴黎氣候協議,並將利用所有的外交管道在雙邊與多邊論壇(UN、G7、G20)達到新政的目標。尤其善用貿易政策支持生態轉型。現階段,WTO是台灣與歐盟最主要的交流平台。

4. 對歐盟邊界碳調整機制之回應:因應低環境標準國家固製造造成碳排放增加,所謂「防止碳洩漏」,對於這些碳排放不是發生在歐盟境內,無法對其課稅,因此用實施邊界碳稅外外國生產者課稅,確保不會對歐盟的生產者造成競爭的不利條件。碳邊境調整機制2026年正式實施後,進口商必須購買憑證,作為進口產品碳排放量的繳交費用,價格則依歐盟每週碳權拍賣的平均收盤價格計算。

(1)歐盟釋放兩大訊息,產品生產國若已徵收碳費或實施碳排放交易制度,產品進口到歐盟將可減免碳關稅;歐盟為避免違反WTO貿易歧視條款,進口貨品含碳量可扣除歐盟的免費核配額度,倘若碳含量低於免費核配量,可免購買CBAM憑證;

(2)歐盟邊界碳調整機制,與台灣相關產業界息息相關。未來也會關係到其他各國,進出口貿易相關利益;

(3)對台灣而言,這已是不可迴避的議題,須加快面對碳費或碳交易問題。

未來十年 鉅變下求轉機
歷經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的衝擊,未來十年是台灣ICT產業加速全面轉型的十年:

1.從斷鏈到全球供應鏈新布局。

2.從追求規模生產的供應鏈優勢到尋求創新市場價值鏈的建立。

3.從轉出口導向到深耕內需市場。

4.從製造服務到生態平台。

5.從苦幹一代到新創一代。

遭遇英國脫歐、新冠疫情與烏俄戰爭的洗禮, 未來十年是「下世代歐盟(Next Generation EU)」 聚焦歐洲綠色新政及數位轉型的十年:

1.積極為下一代投資,促進就業率及經濟成長,社會韌性和環境健康。

2.執行歐洲綠色新政作為歐盟復甦戰略。

3.加強歐洲單一市場,加速數位化。

4.建立一個更具韌性的歐盟。

5.扮演更負責任的全球領導者。

未來十年,歐盟將加強團結,為疫後及烏俄戰爭後加速復甦,化危機為轉機,執行歐盟綠色新政,領導全球氣候中和。未來十年,台灣將加速全面轉型,從數位轉型到淨零轉型,努力提升價值鏈。台歐盟應相互支持、互補互榮,更加緊密合作,共創雙贏的新榮景。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