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面對疫情挑戰 專訪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詩欽 - 帶領同仁快速應變 開創更多服務面向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上任後不久,我帶領理監事訪問團到東南亞參訪,當時萬萬沒想到,這竟然是我任內唯一一次帶團出訪,之後因為新冠疫情爆發,原先規劃的許多活動不得不停擺,我必須重新思考公會的工作規畫。」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表示。

如何處理眼前的情況?如何在疫情之下持續發揮公會的功能?如何協助會員面對疫情造成的困境?由於完全沒有前人經驗可借鏡,理事長帶領同仁摸索找出答案。

「最差的預期, 最好的準備。」這是理事長應對變化的核心原則,依循此原則,公會展開許多不同以往的任務,將服務範圍擴展至許多新領域。

當務之急,為協助會員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公會成立「防疫小組」,蒐集疫情防治相關的政府法規、疫情變化、政府紓困政策及協助產業的服務窗口等,於官網增闢專區,將訊息提供給會員廠商參考,並將產業受疫情影響情況適時回報給政府單位,同時辦理持續滾動性紓困需求振興調查,以及掌握產業停工、復工狀況,彙整會員廠商建言,提供政府作為施政參考。

推動數位轉型解決會員痛點
2020年3月,公會以線上方式召開理監事會議。在經過疫情「洗禮」近三年後,線上會議於如今已是稀鬆平常,然而在當時疫情平穩的台灣,公會此舉可說是率所有台灣公協會之先,「參考國外民眾被迫在家工作的情況,我們必須先做好準備,自己有經驗,也才能協助企業及早利用數位工具,應對未來變化。」理事長表示。

其實,早在疫情發生之前,源於近年智慧製造、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的盛行,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之一,然而中小型企業囿於缺人、缺錢等問題,數位轉型步伐無法加快。

看到中小企業的困難,理事長上任後不久,公會於2019年10月與資策會簽署數位轉型合作,經由問卷等方式了解會員狀態與需求,協助企業進行企業內部整體檢視,透過資策會培育的數位轉型顧問,提供合適的數位轉型服務。

疫情的影響之下,「數位轉型」的迫切性更被凸顯出來,於是公會進一步於2020年7月成立「數位轉型委員會」,透過各種活動的舉辦,為業者提供解決方案,「我們引進外部力量,協助中小企業,且藉由大企業的經驗分享及交流,進一步帶動整體產業轉型。」理事長歸納公會協助會員數位轉型的工作主軸。

為政府獻策 跨領域結盟公協會
「因為疫情,暫時無法出國,所以這段時間參與了許多政府的活動和會議;提供了很多意見和經驗,供政府政策參考。」理事長為前英業達董事長且擔任工業總會常務理事,在出任電電公會理事長之前,即為政府單位請益的業界代表。

在這段期間,理事長參與的政府活動不可勝數,其中,2021年6月,他與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與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視訊交流台美ICT產業合作項目;並在同月17日與環保署張子敬署長、美國環保署長Michael Regan討論台美永續環保議題。後續公會也與美國在台協會孫曉雅處長及該會官員保持緊密合作,配合台美電動車及永續議題,協助會員赴美布局。

電電公會並與機械公會正式結盟,「這是台灣兩個歷史最悠久公會的合作,主要目的是要打造智慧製造的國家隊。」理事長說明強強聯手的重要訴求,透過整合資通訊產業、精密機械產業,以及智慧製造技術驗證場域,「台灣可以成為智慧製造整體解決方案的最佳提供者,一起開拓市場。」

兩會於2020年7月結盟以來,已結合「機械雲」和「電電雲」,實現從端到雲、雲到端的智慧製造雲端運用體系。理事長還特別提到,「台灣的資通訊產業實力雄厚,然而所需求的上游設備,尤其是半導體、平面顯示器和印刷電路板的製造設備,多是由美、日、荷等國供應,長此以往,有損台灣產業未來發展的自主性,所以台灣必須有能力自行開發生產設備。」電電公會和機械公會的結盟,有利於推動「電子設備國產化」。

另,電電公會也積極和其他公協會策略聯盟,一起協助台灣產業更上層樓。例如,與「智慧產業電腦物聯網協會」結盟,兩會企業結合彼此所長,共同推動「製造服務化」,發展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進而建立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平台及應用管道,且有助於「數位新南向」政策的落實。

「不能出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開始更關注台灣南部的產業發展。」理事長說。從2020年5月開始,理事長本人及多位公會理監事頻繁前往台南、高雄、屏東等地考察,「我自己在這段時間大概就跑了十幾趟,比過去幾年加起來的次數還多。」理事長並於2021年3月拜會蔡英文總統時,當面建議政府應該加強培植南台灣發展儲能、能源及電動車產業的力道。

不能出國 依然能建立國際連結
在電電公會的工作中,協助會員建立國際連結及拓展海外市場,一向占有極大比例,「因為疫情出不了國,我們該如何持續這項工作?如何維繫和海外姊妹會的關係?我們當時很苦惱這類問題,所幸後來一一找到突破口,還因此開創了一些新的合作可能。」理事長表示。

無法出國,公會就將眼光放在國內的國際單位,同樣可以建立國際連結。從2020年開始,理事長積極拜會各國駐台的代表機構,「坦白說,以前都是直接飛到國外談合作,因為疫情,我們反倒發現各國駐台機構能夠發揮很好的橋樑作用,提供許多寶貴的合作管道。」理事長表示。

至今,理事長已親訪歐美、東南亞、以色列、印度及日本等國駐台機構,雙方建立關係並交換資訊,協助會員廠商投資布局並拓展新商機。

無法實體面對面建立交情,公會轉而辦理線上論壇暨洽談會活動,透過遠端視訊連線搭配實體展或是論壇方式,持續深化與海外買主經貿關係。經統計,在這段時間,公會舉辦了25場視訊會議,洽談國家包括波蘭、匈牙利、捷克、德國、美國、土耳其、日本等。

值得一提的,公會並在2020年及2021年各辦理一場「電電公會國際鏈結論壇」,鎖定墨西哥、捷克、斯洛伐克、歐盟、日本、印度等國,邀請產官學研專家分享產業資訊及當地經驗。二場活動各有約200位會員代表於線上或實體參加互動。

另外,公會也積極聯繫國外政府、國際組織與公會友好的姐妹會,透過多邊與雙邊的互動,保持與國際間的溝通管道,交流ICT、半導體、電動車、5G、永續發展、綠能環保、淨零排碳等各項產業情報,力求在疫情當中,協助公會會員廠商掌握國際供應鏈的貿易利基及投資商機。

落實永續 善盡社會責任
隨著新興產業崛起及資通訊產業領域的擴展及匯聚,「電機電子」這四個字已無法完整涵蓋公會三千多名會員企業的產業背景,「因此,我在這三年裡不斷在思考公會的新定位。」理事長認為,定位必須正確,決策及行動才能有效。

經過理監事討論,釐清公會定位為「服務台灣資通訊電子上下游及應用產業」,如此能源、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產業皆能涵蓋在內。鑑於永續已是不分行業的共同追求,因此公會的理念為「永續、專業、服務、創新」。

針對永續此項重要議題,公會積極進行跨領域合作及異業整合的工作。理事長於2021年11月受邀參與氣候變化大會(COP26)相關宣導活動,電電公會並與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KPMG)合作永續議題。

為了協助會員能夠落實永續,特別是環境永續,理事長並帶領公會同仁耗費龐大心力及時間,投入編撰「台灣ICT產業邁向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內容包括:國內外大廠因應淨零排放做法,以及台灣ICT產業的挑戰、在淨零排放的機會,最後提出台灣ICT產業邁向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建議,協助會員釐清淨零排放的千頭萬緒。

展望未來,理事長期待公會能持續推動能源永續、創新科技、資通電子、製造服務化、平台整合、跨界應用等六大方向。他謙虛表示,希望自己的「拋磚引玉」能夠鼓勵更多人願意投入產業公協會工作,為國家社會貢獻心力。

理事長自稱為「專職」理事長,透過「專業性的治理」,提升公會的服務和價值。理事長特別感謝林以專秘書長及會務同仁的努力與貢獻。同時,感謝英業達成立「公協會小組」來協助他。他也特別感謝多位英業達退休的同仁,擔任公會的顧問,協助專案的推動。

除了服務公會外,理事長也希望藉由他的經驗,能為公協會或基金會等的運作,提升專業性及人才培育,以及政府、企業及公協會三方合作機制提供建議,吸引更多人願意善盡社會責任。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