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數位工具助力台花卉產業邁向高值化、智慧化
CTimes陳復霞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在氣候變遷與勞動力短缺雙重壓力下,台灣農業正透過科技驅動實現根本性轉型。農業部近日宣布,自2017年推動智慧農業以來累積194項研發成果,現已整合為13項智慧農業技術套組,對應不同場域需求,協助農民以數位工具迎戰全球市場競爭。其中,針對花卉產業打造的「好智花升包」,成為智慧農業落地的重要示範。

使用植物裝盆機進行蝴蝶蘭苗換盆作業,比起傳統人工作業來得省工省力。圖二為導入洋桔梗智慧補光系統後,提升開花率與品質。
使用植物裝盆機進行蝴蝶蘭苗換盆作業,比起傳統人工作業來得省工省力。圖二為導入洋桔梗智慧補光系統後,提升開花率與品質。

「好智花升包」這項技術套組涵蓋從產地到通路的完整流程,包括生產監控、智慧補光、影像判識、自動裝盆、認證資料轉換與產銷整合等,提供花卉產業選用,協助其掌握產銷環境數據,提升花卉質量競爭力,因應國際市場對可追溯性及永續經營的嚴格要求。例如由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的蘭花裝盆機,以仿手掌動作均勻包覆植株根系,使換盆流程標準化並提升生產效率達30%。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的洋桔梗智慧補光系統,能夠更為調控光週期以集中花期、提升產值。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的聖誕紅盆花影像分級模組,則是藉由電腦視覺輔助建立客觀評級標準,強化市場銷售一致性;而農業試驗所花卉分所也打造「花卉生育監控及產銷戰情整合服務平台」,整合IoT感測器與田間作業數據,連結認證系統(如MPS)進行自動資料轉換,協助花農取得國際認證資格。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導入AI影像辨識系統,協助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快速識別害蟲,即時診斷強化檢疫應對能力,使整體產業鏈更具國際競爭力。

科技應用在產區端的落地案例亦引人注目。臺中市新社區為文心蘭重鎮,每年出口值高達4.4億元。當地秉薪蘭園運用感測器精準監控溫濕度與光照條件,並採用智慧補光系統以穩定冬季花期。透過數據分析與流程優化,使高等級(A級)切花比例從40%提升至65%,同步帶動整體營收成長。

此外,更結合多位花農創立「臺灣青農股份有限公司」與「Flower Taiwan合作社」,導入數位生產資訊平台與MPS模組,順利取得荷蘭皇家花卉拍賣市場入場資格,並導入QR Code溯源機制,提升客訴處理效率與品牌信譽,年出口量穩定達50至60萬枝,成功打入歐洲與其他國際市場。透過數位科技應用,加速農業轉型走向永續發展,邁向高值化、智慧化的臺灣農業新時代。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