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的出現,改變智慧眼鏡的發展速度與方向。不論是在音訊/視訊類型眼鏡,或是擁有螢幕的AR眼鏡來說,AI應用的功能為智慧眼鏡添加一大亮點。因此,在Ray-Ban Meta取得重大成功之後,吸引許多業者積極布局進入智慧眼鏡市場,其中又以中國品牌業者最為積極。
四大業者引領中國智慧眼鏡發展
綜觀目前中國智慧眼鏡品牌可分成三類, 分別是既有的AR眼鏡業者、新創業者以及手機品牌業者。整體智慧眼鏡的市占表現上, 以既有的AR眼鏡業者占比最高,目前RayNeo、Rokid、INMO以及XREAL的出貨量為中國境內的前四大業者,占比超過八成以上,其發展的每個舉措都將帶動中國AR眼鏡的走向。
RayNeo:以地端與雲端共同處理提升AI反應速度
自RayNeo成立至今四年的時間,已經推出十多款AR眼鏡,2025年CES展會看到RayNeo將目前的產品線收斂成三個系列(Air、V series以及X series),藉此將不同系列產品所強調的功能進行區分,打造出基礎、中高階與旗艦級的眼鏡產品。
RayNeo在2025年參加CES與MWC時,皆展出最新旗艦款的AR+AI眼鏡X3 Pro,晶片除了搭載Qualcomm的系統單晶片(SoC)之外,還再配置一顆Hexagon NPU負責處理AI的應用,提高AI運算處理的速度,同時也減少裝置對雲端的依賴,縮短AI反應時間。此外,憑藉過往在顯示領域的耕耘,2025年該公司的新產品在顯示技術方面也有所提升,包含開發出目前最小全彩的MicroLED光引擎,且顯示亮度達到2,500尼特,這對於在陽光下的使用場景來說已經相當足夠,即便是iPhone 16旗艦機款,在戶外所能達到的峰值亮度也才2,000尼特。
Rokid:強調人機互動以打造更好的視聽體驗
Rokid主打的AR+AI眼鏡, 預計於2 0 2 5 年第二季正式出貨, 產品將搭載高通(Qualcomm)的AR1平台,該平台對於裝置的能源使用效率上有所提升,以適用於智慧眼鏡之中。而AI技術是與阿里巴巴進行合作,採用多模態的通義千問,能夠支援辨識影像物體或文字、語音輸入等方式進行問答。
對Rokid來說,比較可惜的是在光學的部分,目前Rokid在MicroLED的光引擎開發不如其他競品,受限自身的研發技術,同時為顧及光引擎的大小與重量,因此在顯示顏色上只能呈現單色。目前Rokid也積極投入光引擎的研發,嘗試在未來能開發出更小的光機,同時能達到全彩的顯示。
INMO:著重發展擁有高畫質螢幕的AR+AI眼鏡
目前INMO已經推出多款AR眼鏡,分為Air與Go兩個系列,Air系列著重在無線一體式的AR眼鏡作為產品亮點;Go系列是第一款融入AI應用的AR眼鏡,其輕量化、時尚的產品特點,對標Meta眼鏡產品的意味濃厚。INMO早在2022年時就提出「AR眼鏡是AI的最佳載體」,在產品發展策略始終與目標保持一致。
在這樣前瞻性的理念下,將AR眼鏡與AI模型進行串接,並在2024年推出Air 3,並且在發表會宣示將重新定義「下一代移動智能終端」產品的概念,強調AI在AR眼鏡上的應用場景,並且從目前整體智慧眼鏡產業的發展,印證當年鎖定AR與AI結合策略,也是較早發展AR + AI的品牌業者。
INMO Air 3雖未明確說明其搭載的晶片,但推測與其他競品相同採用高通的AR1,並採用自研的IMAR光引擎與光波導技術,搭配Micro OLED面板使得螢幕解析度畫質明顯優於競品。此外,Air 3在裝置互動性也有相當的提升,能夠提供6 DoF(六自由度)感測,充分發揮AR眼鏡在空間成像上的優勢。
XREAL尚未進入AI眼鏡市場 目標鎖定在2027年
在這一波AI與AR結合態勢,XREAL稍嫌落後於其他三家主要競爭業者(RayNeo、Rokid以及INMO)。其競爭對手的AR+AI眼鏡上市都已有預定的時間,唯獨不見XREAL的規畫。不過創辦人兼執行長徐馳表示, 其將目前AI眼鏡的發展分為五個發展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基礎回應、第二階段智能輔助、第三階段智能助理、第四階段智能協作,以及第五階段超智能體。徐馳認為,全球目前的AI眼鏡處於第二階段,具備語音翻譯、拍照辨識等功能,但綜合起來可能能力相當五歲小孩,依然處於接收指令與跟隨的狀態。
徐馳拋出最新的產業判斷,認為2025年是AI眼鏡發展的第二階段,而第四階段的AI眼鏡真正的決勝點會落在2027年,因此XREAL要做AI眼鏡,就要瞄準第四階段的高價AI眼鏡。為了將這個目標付諸現實,XREAL先和海信視像(專注於家庭、商用,以及車載場景的顯示技術, 為中國大陸第一的電視品牌)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研發「AR高階觀影產品」,預計於2025年下半推出。
AI驅動智慧眼鏡變革 開啟新發展路徑
智慧眼鏡的發展在CES 2025上展現出顯著的變化,AR與AI技術的結合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而AI技術的成熟更進一步改變智慧眼鏡的發展路徑,相較於過去強調硬體技術,以裝置提供AR顯示功能作為首要之務,如今業者選擇先從音訊眼鏡切入,逐步增強設備的感測能力,進而發展出具備AI助理功能的AI眼鏡。這類產品雖然不具備AR顯示功能,卻已能透過語音指令、即時翻譯與影像辨識等應用,為使用者提供更便捷的互動體驗,顯示出AI技術對智慧眼鏡市場的重要影響力。
從近年CES看到智慧眼鏡的發展趨勢,顯示AI技術正在改變穿戴式裝置的市場格局,從單純的音訊眼鏡、視訊眼鏡,到具備AI助理功能的智慧眼鏡,甚至進一步整合AR與AI結合,使得智慧眼鏡的發展路徑有所改變。大量AI眼鏡產品的亮相, 突顯出AI技術已成為推動智慧眼鏡創新的核心動力,對於既有的AR眼鏡業者而言,AI技術帶來了新的競爭態勢,勢必朝向發展AR + AI眼鏡。再加上,AI模型的技術逐漸成熟, 使用者與AI眼鏡的互動方式,將更接近自然對話,並且在資訊處理能力也將獲得大幅地提升,使其從輔助工具的定位,逐步轉向真正的智慧助理。
中國業者引領AR+AI眼鏡發展
近年來,Ray-Ban Meta的成功吸引許多品牌投入智慧眼鏡市場, 並以中國品牌尤為積極,幾乎主導了整個AR眼鏡市場, 目前中國的智慧眼鏡業者可大致分為三類:既有的AR眼鏡廠商、新創企業與手機品牌業者。其中,RayNeo、Rokid、INMO及XREAL被譽為「中國AR四小龍」,四家業者的發展策略將直接影響中國AR眼鏡市場的走向。
在技術發展上,四家業者的最新款AR+AI眼鏡均採用高通AR1晶片作為運算平台,成為目前AR眼鏡的主流選擇。同時, 在AI應用方面, 不少業者普遍選擇中國市場較為成熟的阿里巴巴AI模型, 其中RayNeo更額外搭載NPU,讓部分AI運算能夠在裝置端完成,僅將較為複雜的處理需求交由雲端計算,如此一來能大幅縮短AI的反應時間,提升使用者與裝置的即時互動體驗。
顯示技術是AR四小龍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特別是在MicroLED與波導(Waveguide)光學技術的應用。除了XREAL, 其餘三家業者皆採用MicroLED面板搭配Wave guide光學技術,顯示市場趨勢已從過去的Birdbath
技術轉向Wave guide發展。Birdbath雖具備較高的光學效率, 但因為結構較厚重, 難以滿足智慧眼鏡輕量化的需求,而Wave guide則雖然輕薄, 但光學效率較低。透過MicroLED的高亮度特性搭配Waveguide技術,能有效兼顧輕量化與顯示品質,提升使用體驗並促進市場接受度。這些技術趨勢的發展,將持續推動中國大陸AR眼鏡市場的進化與成長。
智慧眼鏡可能出現專用OS
中國智慧眼鏡品牌在未來發展中將積極整合AI技術,擴展更多的應用場景,這不僅限於消費市場,也會觸及醫療、工業等專業領域。過去AR眼鏡未能成功打入消費市場的原因之一就是應用場景的缺乏,未來智慧眼鏡將透過AI的支持,實現多模態人機互動,提升使用者的生產力和日常體驗。這種創新將讓AR+AI眼鏡不僅滿足個人消費需求,還能在更廣泛的領域中提供實際價值。
隨著AI技術的成熟,中國智慧眼鏡品牌也可能與國際科技巨頭建立合作關係,中國業者著重在硬體開發,將產品硬體規格調整,並貼近未來AI模型的串接,這樣的合作將加速智慧眼鏡的技術進步,並使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為進一步整合AI技術,未來的智慧眼鏡可能會開發專屬的作業系統,並在硬體設計上進行更多創新,從而實現更優質的使用體驗。
此外,未來的智慧眼鏡將採用雲端與地端共同運算架構,解決當前設備反應速度過慢的問題。這一架構將確保裝置可以快速處理簡單任務,而複雜資料的運算則交由雲端完成。搭配5G或Wi-Fi 6等高速無線技術,智慧眼鏡的運算效能和資料傳輸速度將大幅提升,為使用者帶來更加即時、流暢的操作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