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德國未來命運關鍵:十大科技技術引領轉型
經濟部國貿局黃組長青雲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Wachstum: Zehn Technologien entscheiden über Deutschlands Zukunft

根據《德國商報》(Handelsblatt)2025年5月專題報導,在全球科技競爭加劇與地緣政治局勢升溫之下,德國正在全面盤點與強化自身在十項關鍵技術領域的戰略布局。這些技術被視為決定德國經濟轉型、數位主權與產業競爭力的命脈。

  1. 人工智慧(AI):德國在工業製造與可信任AI領域具備應用基礎,但相較美中在平台與模型方面的主導性,仍顯落後。未來關鍵在於開放高品質工業數據與打造歐洲自主AI生態系。
  2. 機器人技術:雖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應用重鎮,德國面臨AI演算法與軟體創新的挑戰。協作型機器人(Cobot)與彈性製造流程預期將成為技術突破口。
  3. 量子電腦:歐洲投入逾70億歐元研發量子科技,應用前景涵蓋藥物模擬、交通優化與加密技術。然而技術仍處早期階段,跨領域人才與商轉策略仍為關鍵缺口。
  4. 國防與網路安全:面對戰爭與駭客威脅,歐洲強化自主防衛與數位韌性。德國著重軍民整合技術開發,並致力推動統一網路安全標準。
  5. 能源技術:德國在氫能與儲能領域有技術優勢,但大規模商用仍受制於高成本與政策不確定性。未來需整合產業聯盟與推動標準制定以確保主導地位。
  6. 太空科技:雖具備Ariane火箭與Galileo衛星系統等資產,但歐洲在新創與商業太空競爭中相對保守。鼓勵風險投資與建立商業應用模型成為改革重點。
  7. 雲端科技:Amazon、Microsoft與Google壟斷歐洲市場70%營收。歐洲推動「Seca」與「8ra」等自主標準,以實現資料主權與跨平台互通,對抗「數位依賴」。
  8. 生技與製藥:AI驅動個人化醫療成為焦點。Isomorphic與DeepMind的合作成果「AlphaFold」重塑蛋白質研究。德國的BioNTech與瑞士的Roche正引領歐洲生醫創新,但仍需補強臨床商品化與創投資金支持。
  9. 移動技術:德國汽車龍頭聚焦電動與自駕轉型。新創公司Fernride已在愛沙尼亞港區部署半自動卡車。歐洲擁有電池技術與軌道建設優勢,AI亦有望進一步提升交通效率與安全。
  10. 半導體:歐洲在電動車與工業晶片具技術強項,但全球晶片產能占比不到10%。德國正以「Chips Act」補助政策吸引投資,支持本地新創如Black Semiconductor,研發以光傳輸資料的高效晶片,盼於未來取得戰略自主。

此十大技術橫跨數位、能源、健康與基礎建設,是德國經濟與地緣戰略的核心支柱。唯有提升研發效能、資金投入、產官學整合及政策協同,德國才能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占據關鍵地位,掌握自身未來主導權,避免在全球科技秩序中淪為從屬角色。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