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產業正面臨激烈價格戰。為滿足市場對平價電動車的需求,許多車廠必須從零開始,以成本為目標來開發新車款。對供應鏈來說,協助車廠、Tier 1滿足降低成本的需求,已成為能否成功打入電動車供應鏈的關鍵之一。為滿足客戶對成本的要求,德州儀器(TI)將祭出一系列策略。
德州儀器應用工程師經理林詠進(圖)表示,電動車產業正面臨激烈的價格戰,為迎合市場需求,許多車廠都在調整產品開發方向,甚至建立新團隊,專門設計以成本為主要考量的新車款。因此,雖然電動車產業當前有些許雜音,但產品開發還是在持續進行,需求反彈是可以期待的。但也因為車廠跟Tier 1對成本極為重視,能否達成客戶設立的成本目標,已成為供應商爭取訂單的關鍵。

德州儀器應用工程師經理林詠進表示,汽車產業對平價電動車款的需求,需要多管齊下才能滿足。
要降低成本,必須從技術創新、生產規模與客戶支援這三個層面一起下手。舉例來說,48V輕油電混和,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術趨勢。這種車款的成本結構比純電動車更有競爭力,碳排量也比純內燃機車款低。而且,將油電混和車的電力子系統從12V升級到48V,雖然會讓IC的成本稍微上升,卻可以大幅降低線材的成本跟重量。因此,48V輕油電混合是未來汽車市場很重要的趨勢,TI也已經有許多對應的解決方案。
然而,光是有解決方案是不夠的。作為元件供應商,TI還需要具備配合客戶需求持續降價的能力,而且在汽車設計週期已被壓縮到只剩2~3年的情況下,TI必須能協助客戶用更短的時間完成產品設計導入。因此,TI最近幾年不斷擴充晶圓產能,而且提供給客戶的,也不再只是晶片元件,而是軟硬體參考設計。有些設計方案甚至已通過部分標準驗證,因此Tier 2或Tier 1可以在更短時間內完成設計導入。
也因為TI跟車廠、Tier 1有很緊密的合作關係,因此對於在汽車供應鏈中主要扮演Tier 2角色的台灣廠商來說,選用TI的解決方案,可以省下不少溝通的麻煩。因為TI會跟車廠、Tier 2定期分享自家的新產品跟技術發展路線圖,所以Tier 2若採用TI的方案,車廠或Tier 1不會有什麼疑慮。
林詠進總結說,要滿足客戶對成本的期待,需要多管齊下。除了一開始的報價要有競爭力,客戶支援跟持續降低成本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TI在過去幾年,在產品開發跟經營策略上,做出了許多調整。不可諱言,這些調整會帶來一些轉型陣痛,但也讓TI更有能力面對未來的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