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守護所有用路人的安全,台灣政府在鼓勵大客車電氣化的同時,也擴大對大客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補貼。但補貼政策總有退場之時,為避免客運業者因失去經濟誘因而不再為大客車加裝ADAS,政府應積極研議相關配套。
在追求大客車全面電氣化的政策目標之際,為提高大客車安全性,保障所有用路人,台灣政府同時也對加裝了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大客車,提供額外補貼。因此,如果客運業者採購的車型完全符合各部會提出的補貼規範,採購電動大客車的資金成本將大幅壓低。
據了解,目前一輛市區電動公車的價格,約在新台幣1000萬到1100萬之間;如果是跑國道路線的城際電動巴士,則是在1200萬元上下。與柴油大客車相比,這個價格高出數百萬元,但由於政府對電動大客車提供高額補貼(表1),因此,對客運業者而言,電動大客車的吸引力開始浮現。

從表1也可以看出,針對大客車智慧化,政府提供的補貼金額不低。因此,當前客運業者採購的電動大客車,同時也都會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列入採購範圍,讓ADAS成為台灣電動大客車實質上的標準配備。
強化道路交通安全 ADAS補貼創造強大誘因
專研智慧運輸與智慧電動車的中興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賴慶明指出,跟小貨車、小客車相比,大客車、大卡車對ADAS的需求更為迫切。因為在大型車輛上,駕駛員的盲區與車輛轉彎時的內輪差都更大,許多重大交通事故跟人命傷亡,都跟這兩個原因有關。
因此,目前我國法規已經將環景顯示(Around View Monitor)、盲點示警(Blind Spot Monitoring)、胎壓偵測及車道偏離警示(LDWS)列為新車的強制配備。同時,考慮到大型車都是商用車,因此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需求,例如職業駕駛人的疲勞駕駛風險更高,因此需加裝防瞌睡系統。此外,具駕駛人身份辨識功能的數位行車紀錄器,以及落實酒駕零容忍的酒精鎖,也都是大型商用車必須搭載的功能。
不過,由於上述功能都已經是法規強制搭載的基本配備,因此政府基本上不會為上述配備提供補貼。目前政府提供補貼的項目,都跟轉向控制有關,包含修正轉向(Corrective Steering Funciton, CSF)、自動控制轉向(Automatically Commanded Steering Function, ACSF)與緊急轉向(Emergency Steering Function, ESF)。這三項功能的具體說明如表2。

換言之,未來幾年政府針對大客車ADAS的補貼,主要是針對Level 2,甚至是Level 3等級的自動駕駛功能。而且,隨著時間經過,補貼的門檻會逐年上修,希望引導大客車採用更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
例如,在2025年,要拿到150萬全額補貼,ADAS系統必須具備CSF、ACSF B1與ESF功能;但到了2026年,要拿到全額補貼,ADAS就必須具備CSF、ACSF B1、ACSF C與ESF功能。ACSF B1是指藉由影響車輛之側向移動,輔助駕駛者維持車輛行駛於其所選定車道之功能;ACSF C則是指由駕駛者啟動後,於駕駛者指令下,執行單一側向操控之輔助功能。
大型車ADAS挑戰性高於小型車
前面提到的這些功能,在小型車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普及率,但要在大型車上實現這些功能,困難度比在小型車上要高出許多。
賴慶明分析,大型車要實現Level 2與Level 3自駕,最大的挑戰來自於車輛的重量變化。一輛載滿乘客的公車,跟剛出總站時,車上只有司機一人的公車,重量變化可達數公噸。如果是大卡車,重量變化範圍會更大。重量會直接影響車輛的煞車距離跟轉向所需的的力量,因此大型車輛的運動控制,其實是很有挑戰性的題目。
其次,大型商用車的產業生態跟小型車不同。大型商用車的變異性遠高於小型車,而且有許多地區型的業者。不同業者的底盤特性、控制方法又多少有些差別,因此,要設計大型車的ADAS,在運動控制方面,必須要有應對高度客製化需求的能力。
直言之,現階段大型車的ADAS是個少量多樣,且相當依賴政策環境的市場。如果不靠政策補助,建立起基本的需求規模,這個產業是很難經營的。也因為如此,如果大客車智慧化是長期的政策方向,補助退場後的政策銜接跟配套,就得有完善的規劃,否則產業發展的能量會消失。目前台灣的補貼計畫是到2028年,之後該有哪些配套,讓市場需求跟產業發展可以延續下去,是現在就必須開始設想的問題。
兼顧道安與業者負擔 後續配套須周延
賴慶明認為,從補貼獎勵轉為法規強制,維持市場需求的基本盤,是一個思考方向。畢竟,道路安全不能走回頭路,不該因為政府不補貼,客運業者就可以不採用有利於維護所有用路人安全的新科技。但我們也需要考慮到客運業者的成本負擔能力,畢竟性能更強ADAS系統,設計只會更複雜,研發跟系統實作的成本也會增加。這是一個不好解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就該開始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