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服務在於消弭身心障礙者與社會之間的壁壘,讓每個人享有平等的參與權利。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突破性發展,無障礙服務正從傳統輔助轉向智慧賦能,不僅提升服務效率,更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讓全球13億名身心障礙族群看見平等參與的曙光。
【產業趨勢】
數位無障礙技術正逐漸成為數位社會的核心基石。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約16%的人口受限於各類障礙。伴隨著新興科技的演進,各項數位內容或服務的發展亦開始重視無障礙服務設計,避免將其排除在數位社會參與之外,進而保障身障人士的數位平權。「數位可近性」不僅是一種社會責任,對於法律合規性、包容性和商業利益也至關重要。它將確保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存取數位內容和服務,使所有人(包括身障人士)都可以進行網站、軟體和其他數位產品的使用。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不斷成熟發展,數位無障礙服務正在快速進化,為全球數億身心障礙人士帶來更多選擇與便利。從視障者的語音導航到聽障者的手語翻譯,AI技術正在逐步突破過往的技術局限,實現科技賦能平等的願景。新興科技的加速應用,讓「數位可近性」從企業社會責任升格為法律合規性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環節。數位無障礙技術的發展是一場「全產業共創」。科技巨頭、新創企業、政府機構與非營利組織各自扮演關鍵角色,形成協同推動的生態系統:
1.科技巨頭:資源整合與生態建設
科技巨頭在無障礙技術領域的投入尤為顯著,得益於他們擁有龐大的資金與技術資源。以Microsoft為例,Seeing AI正是運用其在雲端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領先優勢,進行多功能視障輔助應用開發,以便在教育、職場和日常生活中提供視障族群所需數位無障礙服務。
此外,Apple更是在多年前便將 VoiceOver 和 AssistiveTouch 等無障礙功能規劃視為產品設計核心,以便協助產品用戶能無縫體驗其完整生態系統。科技巨頭的優勢,在於能將人工智慧技術深度整合到現有產品和服務中,並透過全球化的市場影響力推廣普及,提升數位無障礙解決方案的可及性。
2.新創企業:聚焦創新與靈活應用
新創企業以其靈活性和豐富創新能力,在無障礙技術開發上扮演了開拓者的角色。以Signapse手語轉譯系統為例,便是搭配了深度學習模型的運用,來優化手語轉譯服務的精準度和實用性。而Kara Tech則是運用人工智慧和動作捕捉技術,為聽障者和語障者提供影音內容的無障礙服務,透過AI虛擬手翻員提供即時手語翻譯。相較於科技巨頭,新創企業較為專注於特定的技術突破,使其能迅速適應市場需求,並推出高效解決方案,填補傳統服務的空白。
3.政府機構:政策導向與基礎設施建設
各國政府作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在數位無障礙的推動上具備重要作用,特別是通過政策規範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台灣為例,在行政院的協調推動下,由數位發展部統籌及衛生福利部協作,利用電信、網路、人工智慧技術的整合,亦完成開放式手語視訊轉譯服務的開發,並於2024年8月開始上線服務,讓聽語障者不僅可以「打」電話,也可以擁有「接」電話的權利,保障數位無障礙技術的普及和公平性。
4.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專注社會影響與教育推廣
非營利組織和社會企業通常是數位無障礙服務的倡導者與教育者,致力於提升社會對相關議題的認識以及鼓勵身障者達到生活自主。以Be My Eyes非營利平台為例,便是致力於連結視障者與全球志願者,透過即時影像傳輸來協助解決視障者的生活問題。相較起來,其數位無障礙服務的推動,更致力於提供低成本的AI輔助設備,以確保服務的覆蓋率與可負擔性不會因為價格而受阻,進而帶動社會整體的意識提昇。
【應用案例】
- AI 視覺輔助:
Seeing AI 是由 Microsoft 開發的一款免費應用程式,專為視障人士設計。它利用電腦視覺技術,透過手機鏡頭來識別文字、物體、面部表情甚至貨幣,並以語音形式即時向用戶描述場景。

圖1:Seeing AI應用情境
圖片來源:Microsoft
- AI智慧輪椅:
輪椅製造商Permobil搭配人工智慧技術開發一款智慧輪椅,透過GPS和感測器數據分析,讓輪椅使用者能更輕鬆地規劃和安全行駛,並在室內或室外提供精確導航。

圖2:智慧輪椅應用情境
圖片來源:Permobil
- AI 手語轉譯:
Signapse專注於即時手語翻譯,支援英國手語 (BSL)和美國手語(ASL),其提供的解決方案包括將手語整合到影片、網站以及公共公告中,讓組織能更容易達成無障礙目標,該平台採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以高精準度翻譯手語內容,以適用於需要提高無障礙服務的機構或企業。

圖3:即時交通班次翻譯應用情境
圖片來源:Signapse
- AI虛擬手語翻譯員:
運用高度精準的動作捕捉技術來模擬手語表達,並結合人工智慧進行即時處理,使其能快速適應各種語境與需求。這些虛擬手語翻譯角色特別適用於緊急通訊、教育與娛樂、公共服務等領域,為聽語障者提供所需的溝通協助。

圖4:AI虛擬手語翻譯員應用情境
圖片來源:Kara Tech
【結語】
透過上述不同組織的共同努力,數位無障礙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為更多身心障礙人士打開平等參與數位時代的大門。人工智慧的快速進步也加速改變無障礙服務的格局,從視覺、聽覺到行動協助,每一項技術的進步都縮小了障礙與平等之間的距離。
在數位無障礙服務領域的應用,不僅展現人工智慧技術進步,更是對平等與包容理念的實踐,然而,這些技術仍面臨普及成本、數據隱私與公平性等挑戰。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與跨產業合作的深化,數位無障礙服務有望不再只是部分群體的需求,而是成為數位化時代的核心設計標準,而「人工智慧」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驅動力。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參考資料來源:
1.https://blogs.microsoft.com/accessibility/seeing-ai/
2.https://hub.permobil.com/blog/permobil-and-luci-partner
3.https://www.signapse.ai/
4.https://www.kara.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