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政府對全球貿易政策帶來重大變革,對中國、加拿大及墨西哥實施高額關稅,衝擊供應鏈布局。美國優先政策強化經濟安全,台灣企業加速供應鏈本地化與轉移,以應對貿易壁壘與地緣政治風險。
在川普上任的前幾週中,美國採取一系列他從未嘗試過的行動,例如對美國的鄰國徵收大規模關稅,透過人力削減取代部分聯邦政府勞動力,並試圖透過行政命令改變憲法規定的公民法。外交政策也不例外,在就職演說中,川普幾乎沒有提及幾十年來主導美國外交政策的議題:亞洲、歐洲和中東的戰爭與和平議題。相反,他談到了擴大美國在西半球的領土(以及登陸火星)。
這明確地讓人回想起19世紀的帝國主義,川普提到中國的唯一目的就是錯誤地指責中國營運巴拿馬運河,巴拿馬在美國壓力下已經退出一帶一路。當川普把目光轉向美洲以外時,他指出「我們衡量成功的標準不僅在於我們贏得的戰鬥,也在於我們結束的戰爭,也許最重要的是,我們從未捲入的戰爭。」明確看出美國的對外立場(圖1)。

表1 川普2.0下贏家與輸家 (資料來源:RBC Wealth Mangement)
事實上,川普近期的關稅熱潮表明一件事:川普2.0與川普1.0截然不同,在一系列問題上,從關稅速度、消費必需品,到川普計畫利用關稅「得到想要的一切」,這位美國總統正在提出一種全新、不可預測的方法。美國對中國徵收10%的關稅已生效,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採取反擊措施,隨著談判的繼續,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25%的關稅將暫停一個月。同時,其他國家正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這個問題,僅舉一個例子,中國週二威脅要利用對Google和Nvidia 的調查作為即將到來的對峙的籌碼。
因此,與1.0的差別在哪?這次,川普以不同的速度處理關稅問題,並承諾徵收更高額的關稅。本週出現的「先徵收一攬子關稅」的做法在2017年至2020年期間並不存在,川普援引 1977 年的一項法律,允許總統宣布緊急狀態並立即採取行動。川普上次使用不同的且更加漸進的權力,他於2017年初開始與中國進行談判並簽署與關稅相關的行政命令,但隨後整整一年才宣布徵收關鍵的新關稅。直到2018年1月22日,川普才對太陽能板和洗衣機徵收關稅。然後,在2018年3月,他轉向對鋼鐵和鋁徵收關稅。如今,在他第二個任期開始之際,這項命令被顛倒,川普聲稱中國進行會談,但他仍對中國徵收新的關稅。整體來說,速度更快,力道也可能更大、談判的虛實更不可預測。
主要受影響產業與國家:加拿大與墨西哥
從整體來看,有一點非常明顯:美國發起這些貿易行動的部分原因是因為貿易依賴的不對稱性,美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因此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出口依賴程度較低,也較少依賴這兩國的供應鏈來獲取生產所需的投入品。相比之下,墨西哥和加拿大的產業對美國的依賴遠遠超過美國對這兩國的依賴。無論是作為出口市場的需求來源,還是在製造業總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兩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都極為顯著。
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脆弱性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需求端(Demand Side),兩國的許多產業高度依賴向美國出口產品,因此如果美國實施關稅或貿易限制,這些產業將面臨需求下降的風險。其次是供應鏈端(Supply-Chain Side),許多製造業依賴從美國進口的生產投入品(如零組件、原材料等),如果美國施加貿易壁壘,這將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影響當地企業的競爭力,這種雙重依賴使得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經濟更容易受到美國貿易政策變化的影響。
從個別國家分析,加拿大與美國的經濟關係緊密,因此在需求端和供應鏈端都面臨較大的風險。在需求端,大多數商品製造業都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只有少數產業的對美出口占比相對較低。例如,非金屬礦產業(受影響最小的產業之一)對美國的出口僅占其總產出的11%,然而,在大多數行業,依賴程度遠高於此值。部分產業向美國的出口額約占40% 的總產出,而某些產業的依賴度更高,包括:汽車(Motor Vehicles)、電子電氣設備(Electricals)、礦業(Mining)、橡膠與塑料(Rubber & Plastics)。
與加拿大類似,墨西哥的製造業同樣高度依賴美國作為出口市場以及供應鏈的一部分,墨西哥對美國的出口佔其商品總出口的83%,其中多個關鍵產業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極高。特別是集中在下述產業:電子電氣設備(Electricals)、機械設備(Machinery)、高科技產業(High-Tech)、運輸設備(Transport Equipment)、家具(Furniture),這些產業在2023年的對美出口額超過其總產值的一半,顯示出它們的市場嚴重依賴美國。
因此,如果川普政府推動的貿易壁壘成為現實,無論其具體形式如何,都可能對這些產業的訂單造成巨大影響,導致需求下滑和經濟動盪。這也表示,如果墨西哥政府針對美國商品 實施報復性關稅,該國的產業將面臨 生產成本上升 的巨大挑戰。供應鏈的高度依賴性使得企業難以迅速尋找替代供應商,進而可能削弱墨西哥企業的競爭力,進一步加劇經濟壓力(圖1)。

圖1 川普在各面向上展開改革 (資料來源:The Australian)
墨西哥政府已經採取措施限制中國在經濟中的影響力,並明確表示,墨西哥優先考慮與美國已建立的貿易和經濟關係,而非與中國日益增長的經貿往來。這些措施包括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以減少中國企業對墨西哥市場的滲透。然而,即將上任的美國政府可能會要求墨西哥採取更嚴格的限制措施,例如進一步削減中國投資或加強貿易壁壘,這可能對墨西哥經濟造成更嚴重的影響,加劇其在中美貿易競爭中的夾縫處境,這些或許都將造成產業供應鏈移轉。
在經濟安全議題上,除了川普本人之外,國家安全委員會、五角大樓和經濟政策團隊的核心人物將在川普的對中政策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甚至可能比總統在許多重要政策議題上發揮更具決定性的作用。對台灣而言,當前過度彰顯其自由民主地位在美國行政團隊眼中戰略價值並不高,甚至有必要繳納某種形式的「保護費」,台灣未來可能透過採取符合美國優先原則的戰術,在工業就業、重新平衡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尋求技術霸權和提高國防態勢的可信度等方面確保其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