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全球AI監管趨勢分析 歐美中各有特色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在人工智慧(AI)快速成為全球科技創新核心的背景下,各主要經濟體針對AI監管框架的設計,正直接影響未來AI的發展方向與市場競爭格局。美國、歐盟與中國在AI監管上展現迥異的策略與優勢,體現出不同的地緣政治優先事項與產業願景。

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全球AI監管趨勢可從五大關鍵維度進行比較:創新彈性(Innovation Flexibility)、產業參與度(Industry Participation)、採用速度(Speed of Adoption)、沙盒機制可及性(Sandbox Accessibility)以及透明度承諾(Commitment to Transparency)。

Counterpoint認為,

美國採取自由市場導向,專注於提供高度創新彈性,但面臨如何在不妨礙創新的情況下,確保道德監管的挑戰;歐盟則透過2024年7月通過的《AI法案》,試圖樹立全球AI倫理與責任治理的標杆,但其嚴格規範可能影響競爭力;中國以集中的國家策略推動AI快速應用與落地,藉由沙盒機制與政策支持驅動發展,但也面臨國際透明度和合作問題。

未來全球AI監管框架可能因區域市場間的優先事項與競爭策略而出現分化。

美國預料將繼續透過市場驅動模式引領AI創新,但在生成式AI、自主系統與醫療應用等高風險領域,政府對道德與安全問題的監管力度將逐漸加強。同時,對中國技術限制的地緣政治壓力可能對全球AI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

歐盟則致力於推動「以人為中心」的AI發展願景,利用其AI法案與GDPR等框架在國際間樹立倫理標準,但繁重的合規要求可能抑制創新,對吸引外資形成挑戰。

中國將繼續以其集中化的AI策略推動技術普及,尤其在智慧城市、醫療保健與電商領域,展現其規模化商業化能力。但如何應對隱私與國際合作問題,仍是其未來需解決的關鍵。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