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天然氣」,一旦缺乏就會陷入困境,但由於它在使用時會排放二氧化碳,屬於化石燃料的一種,因此近來也常被視為汙染來源。為了在使用天然氣的同時實現「碳中和」,各種技術都在研究之中,其中之一就是「甲烷化」技術。這項技術是如何運作的?它又有什麼樣的優勢呢?
「甲烷化」是將二氧化碳與來自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的電力所產生的氫氣結合,製造出甲烷(主要成分為天然氣)的技術。透過甲烷化技術產生的甲烷可以被視為碳中和,因為雖然在使用時會排放二氧化碳,但該二氧化碳原本就是從空氣中吸收的。透過甲烷化,不僅可以有效利用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還能將二氧化碳「固體化」儲存,減輕對環境的負擔。未來甲烷化技術能否普及,將決定天然氣在實現碳中和社會的可能性。
天然氣是維繫我們日常熱能需求不可或缺的能源
我們必須意識到天然氣在滿足日本「熱能」需求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所謂「熱能」需求,例如家庭需要熱水和暖氣、工廠需要高溫蒸汽加熱。熱能需求約佔日本整體能源消耗的60%,天然氣能滿足大部分熱能需求,原因在於它能提供溫度範圍廣泛的熱源,從低溫到高溫的熱能需求都包括在內。
與煤炭或石油相比,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較少,目前已屬於「低碳」能源,未來若能實現「脫碳」處理,將有助於實現碳中和。在這樣的背景下,「甲烷化」技術備受矚目。此技術是將氫氣(H2)和二氧化碳(CO2)合成甲烷(CH4),目前日本正在研發將合成的甲烷代替城市煤氣中甲烷成分的可能性。
利用環境友善材料製造天然氣成分的新技術
甲烷化反應所需的二氧化碳,預計將從工廠和發電廠回收而來。採取這種做法,燃燒甲烷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將被回收的二氧化碳量抵銷,實際上達到零排放。另一個原料氫氣則預計使用「綠色氫能」,即利用再生能源發電將水電解而成,製造過程不會排放二氧化碳。
圖1:日本瓦斯協會「2050碳中和挑戰 行動計畫」
圖片來源:ガスだって、「カーボンニュートラル」に!|スペシャルコンテンツ|資源エネルギー庁 (meti.go.jp)
由於城市煤氣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因此甲烷化技術合成出的合成甲烷,可以直接利用現有的城市管線等基礎設施和設備,無需額外投資,成本較低,經濟實惠,有利於順利實現脫碳。此外,城市瓦斯的輸送管線埋設在地下,抗災能力較強,若採用甲烷化技術,也可繼續保有此一優勢。為確保能在各種情況下穩定使用能源,除了電力,擁有其他能源選項相當重要。
甲烷化技術何時能實現?
儘管甲烷化技術有這些優點,但目前的開發進度如何呢?日本在1995年成為全球首個成功合成甲烷的國家,之後也一直持續進行實用化的開發工作。世界其他國家也在從事甲烷化技術的研究開發,部分地區甚至已經開始部分供應合成甲烷。
不過,要實現甲烷化技術的實用化仍有重重挑戰待克服。想大量製造合成甲烷,勢必需要大型化設備;為普及應用,成本也必須控制在與現有天然氣相當的水準。作為一種新技術和新資源,可能還需要制定全球統一標準。必須一一解決挑戰,才能促進技術的開發。「天然氣脫碳化」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所能帶來的巨大影響,正是備受期待之處。
封面圖片來源:ガスだって、「カーボンニュートラル」に!|スペシャルコンテンツ|資源エネルギー庁 (meti.go.jp)
參考資料來源:ガスだって、「カーボンニュートラル」に!|スペシャルコンテンツ|資源エネルギー庁 (meti.g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