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及疫情的推波助瀾,使得沉浸式體驗慢慢走入人們的生活中。馬修・史威茲(Mathew Sweezey)出版的《 場景行銷模式》一書中提到:傳統的行銷模式逐一失靈,在這個雜訊鋪天蓋地的時代,廣告、行銷、宣傳失去作用,「 消費者渴望的不是內容,而是體驗 。」運用「多人即時互動技術」已躍升為多人沉浸式體驗的要角。
北美館成立四十週年,特別於2023台北雙年展以『小世界』(Small World)作為策展主題。「小世界」看似簡單的詞,實則蘊含不同面相、深層的意義。當我們發現世界縮小,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卻也可能使人心更為疏遠。
從藝術與商業的觀點下,無一不是在探討人們對應科技時代的變遷適應與渴望,而多人的即時互動沉浸式體驗,正是其中之一的解方,也是快速發展中的新興藍海。
【技術應用現況】
「多人即時互動技術」不僅要捕捉多人的動作,同時也要給予同場域的眾人即時回饋,將其應用於沉浸式體驗,不僅在藝文活動與醫療教育等場域,為大眾帶來嶄新的沉浸式互動體驗,同時帶來更豐富、真實的體驗和服務。
其中,運用在藝文活動,如2024幻隱光靈:學院中,即運用到多人動作補捉技術配合沉浸式體驗解謎闖關活動。在遊戲中,多位玩家的動作被捕捉抓取與闖關關卡互動,形成共同參與闖關的模式,讓玩家不再是個人體驗,而是以團隊即時互動為主,此不僅增加遊戲的挑戰性和趣味性,更促進團隊間的合作和溝通。
在上述的遊戲過程中,玩家不再僅僅是個人在體驗遊戲,而是以團隊的方式共同參與其中。這種共同參與的互動模式將更加深化遊戲的體驗,同時也強化玩家之間的社交互動,使得藝文活動更具吸引力和互動性。
圖1:多人動補與遊戲互動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拍攝於2024幻影光靈:學院
在醫療教育方面,多人即時互動技術能使多位學生與老師共同參與虛擬場景中的教學任務。學生們的動作可以即時同步與老師互動,這樣的教學互動模式更貼近實體訓練,共同打造擬真環境,減少高額的訓練器材成本。如 HTC Medical VR團隊,透過Virti教案製作平台,創造出超過200個創新醫學教案。
圖2:三軍總醫院與HTC合作開發急診醫療人員戰術戰傷急救VR訓練教案
資料來源:VIVE官網
【應用效益評析】
整體而言,多人即時互動技術的應用為沉浸式體驗帶來新的方向。這項技術不僅讓使用者可以與他人互動,還可以創造出更豐富、真實的虛擬環境。透過多人即時互動技術,人們能夠共享虛擬場域中的體驗,也可帶來更多社交及情感的連結。這種互動還可以擴展到各種應用領域。
綜上所述,多人即時互動技術的應用為沉浸式體驗開啟了全新的可能性,也將人們的互動和體驗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封面圖片來源:本文作者拍攝於2024幻影光靈:學院
參考資料來源:
- 臺北市立美術館官網: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活動 | 臺北市立美術館 (tfam.museum)
- 場景行銷模式_馬修.史威茲( 天下雜誌出版官網書籍簡介 ) :場景行銷模式:在無限媒體時代,突破雜訊,超越演算法,打造自動獲利的顧客旅程 (cw.com.tw)
- 幻影光靈臉書:幻隱光靈 | Taipei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