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LPK)公佈2024年5月立國產業預期指數(PLI),自 4月的49.1跌至47.8。下跌主因為出口市場景氣不振,造成幾乎每4家立國公司就有1家認為工業生產需求過低、每2家就有1家認為很難預測未來情況;另立國廠商成品庫存量雖不高,但基於需求不振考量,普遍沒有增聘員工規劃。
LPK會長Vidmantas Janulevicius表示,目前正處於應採取策略行動進行改善的重要轉捩點,包括穩定徵稅政策、促進投資、減少薪資與勞動生產力落差、調適新地緣政治情勢、尋找新市場、擴增/現代化物流基礎建設、發展再生能源等。Janulevicius會長提出政府補貼的重要性,以鼓勵廠商就新科技、永續生產與能源效率等進行投資。
另2024年5月立陶宛產能使用率達到70.7%,是自2023年年初以來產能使用率第4度超過70%。5月低於平均產能使用率的產業包括非金屬產品(產能使用率為47.1%)、傢具產品(53.4%)、電腦、電子與光學產品(59.8%)、化學相關產品(63.9%)、橡塑膠產品(67.3%)、紡織產品(69.1%)等。
註:
1.自2015年起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針對立國統計局資料,加權平均計算生產預期(35%)、工業需求預測(30%)、庫存預測(20%)與勞動力預測(15%)等4項指數後,得出產業預期指數(PLI)。有歷史紀錄以來,PLI最高落於2021年5月(54.5)、最低落於2020年4月(38.9)。
2.PLI介於0至100之間,超過50表示公司經理人預期未來呈現成長趨勢、反之低於50則表示預期未來產業活動衰退。
資料來源:商業新聞(Verslo Zinios)
The index of expectations of Lithuanian industry is deterior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