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美媒報導氣候新創企業關鍵時刻
經濟部國貿局葉主任士嘉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資料來源:
It’s Crunchtime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Climate Startups

美媒報導指出,當前許多氣候新創處於將新技術轉化為實質獲利過渡階段,僅少數企業得以僥倖存活,其等常因預算膨脹、工程失敗及各式意外導致無法經營。

包括清潔燃料、電動車電池等重點清潔技術新創投資面臨將新技術轉化為實質獲利過渡階段,同時須面對高利率、貿易政策及政府補貼不確定性等挑戰。前一波清潔技術投資熱潮以慘敗告終,創投於2006年至2011年間對該領域挹注250億美元,惟至2015年相關新創失敗導致創投損失過半。近期部份於2020年與2021年投資高峰期上市之清潔能源新創已無法經營,例如電動車新創Lordstown Motors已申請破產,Fisker則瀕臨破產。

新創首座工廠興建時機甚為關鍵,例如研發煉鋼廢料生產水泥低碳替代品新創Material Evolution刻在英國設廠,惟面臨廠房建地位於沼澤地恐無法支撐、動保等因素延誤工程;紐約氫能新創普拉格能源(Plug Power)刻在喬治亞州興建首座綠氫廠,惟因安裝運輸及儲存液態氫系統落後須推遲生產時程,加劇企業資金壓力,其雖於日前獲美國政府16.6億美元有條件貸款擔保承諾,惟滿足撥款條件或需數年。

新創被迫改變策略,例如研發利用植物生產等化學材料新創Origin Materials於2021年上市籌資設廠,惟疫情擾亂供應鏈導致建造成本增漲逾10%,工程延誤被迫裁員,該公司推遲量產植物性化學品目標,改以生產回收塑膠瓶蓋業務替代方案,惟股價相較上市之際已下跌90%。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