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頃發布最新「2023年3月馬來西亞經濟監測報告」指出,在外部需求放緩,但在國內需求支援下,馬國本(2023)年經濟可望以4.3%的溫和速率成長,雖較1月預測值(4%)為高,惟低於去(2022)年之8.7%實質經濟成長率。世銀預測馬國私人消費將維持強勁增長6.3%,遠低於2022年之11.3%漲幅。
世銀續稱,馬國經濟成長獲得勞動力市場改善以及政府持續的收入支撐措施之扶持,預計2023年投資將增長4.4%,較2022年之6.8%為低,顯示私人與公共領域繼續有資本流入。同時,隨著全球供應限制緩解及大宗商品價格穩定,預計2023年通膨率將放緩至2.5%至3%,低於2022年之3.3%。馬國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經濟體,將繼續面臨來自外部環境之重大風險,這包括全球金融狀況緊縮、主要經濟體放緩加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長期入侵,可能導致全球成長放緩幅度超過預期。在國內方面,下跌風險主要與通膨的不確定性與相對較高之債務水準相關,這可能對國內需求造成更大壓力。
展望未來,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貧困和弱勢家庭,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復甦,從而更加需要有效及有針對性之社會保護計畫。因此,政府更新其貧困線收入及推出貧困指數的計畫既及時又重要,以確保這些措施與馬國目前的生活水準相稱。世銀另強調,馬國面臨的其他挑戰尚包括財政空間進一步縮小,因薪資、退休金及利息支出的支出持續增加,同時國家的收入仍呈下跌趨勢。隨著大選後新政府上任,政府於2月重新制定修訂後之2023年財政預算案,預計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之比重將自2022年之5.6%下降至5%。世銀援引糧食暨農業組織的估計顯示,自2016年以來,馬國嚴重糧食不安全的發生率一直在上升,而自2019至2021年期間,中度或嚴重糧食不安全之發生率為15.4%,相當於5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