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PwC研究指出:到 2030 年機器人將可填補荷蘭 30% 的職位空缺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荷蘭金融報( Financieele Dagblad,FD) 報導,諮詢公司PwC研究機器人在荷蘭勞動力市場中的作用結論顯示,到 2030 年,服務機器人應能填補荷蘭約 30% 的職位空缺,具體比例則取決於各個行業。在物流領域,服務機器人可填補一半以上的空缺。

PwC經濟學家 Jan Willem Velthuijsen 對 FD 表示,服務機器人可幫助員工搬運更多貨品、更快分類或更快將貨品從 A 地拿到 B 地,其中包括工廠中的機械手臂、人工智慧驅動程式(如 ChatGPT)及醫療機器人。

 PwC預計,未來幾年人工智慧將顯著改進機器人,機器人將能增進自學能力,觀察周圍環境,更好地傾聽與交談,使服務業的多種應用觸手可及,目前這些行業使用機器人相對有限, 例如零售、醫療保健及餐飲業。

Veldthuijsen 表示,運輸與倉儲業將受益最多,到 2030 年,機器人可將此行業的預期職位空缺減少一半以上,填補約 65,000 個職位空缺。在工業生產中,機器人可填補 46% 的職位空缺,建築業36%,批發及零售業 35%。

在已經面臨嚴重人員短缺的醫療保健及教育服務業,機器人的貢獻將相對較低,但由於有很多人從事這些行業,機器人仍可在絕對意義上產生重大影響。在醫療保健業,服務機器人可填補 520,000 個預期職位空缺中的 110,00 個,以及 207,000 個教育職位空缺中的 17,000 個。

PwC稱,荷蘭人在勞動力市場使用機器人方面較其他歐洲國家落後, 截至 2020 年,僅有 2% 的荷蘭企業使用機器人,僅為歐盟平均水準的 70%。由於荷蘭人對使用機器人的態度相對較接受、勞動力相對昂貴、有足夠的可用資金投資機器人化,且該國的許多科技公司都在研究這種技術,因此PwC對此無法給出明確的解釋,

Velthuijzen 則認為問題在於工作場所的阻力,機器人可發揮重大作用的行業,如醫療保健及教育業,通常僱用年長的員工,渠等對節省勞動力技術持不太開放的態度。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