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台灣風場條件亞洲第一!從興建到維運、逾2萬人力缺口,離岸風電人才成迫切需求
數位時代程倚華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台灣有什麼天然資源可以拿來跟全世界比?離岸風電就是!」

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江茂雄說明,台灣每年都有東北季風從北方吹來,當風吹進台灣海峽時,在中央山脈與中國福建武夷山之間受到狹道地形效應,「就像風推進隧道一樣,風的條件特別好!」因此,近年來台灣一步步制定發展離岸風電的階段性目標,也成為許多歐洲風機製造商的亞太人才培育中心。

如果以英國在2016年離岸風電5.1GW(百萬瓩)的發電量,創造出約2萬個相關就業機會來類推,江茂雄認為,以台灣訂於2025年達到5.7GW的目標看來,屆時將會出現至少2萬人才缺口。 到了2035年,如果還要再增加10GW,勢必會興建更多風場,「這個人才缺口非常迫切。」

教育現場:學財務、法律都能修,不限理工科

參與台灣風力發電發展計畫多年之後,江茂雄2018年正式在台大開設共計17學分的「離岸風力發電學分學程」,由工學院、理學院及電機資訊學院主辦,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和能源研究中心承辦。

「我的課程在國內絕對是最完整的。」江茂雄表示,儘管主辦、承辦科系原本都有一些相關的基礎課程,但是由於離岸風電的場域特殊,所以在學程中的課程內容還是會有所不同,「像是系上本來有造船的(課程),但是離岸風電的安裝船、運輸船……有20~30種,我們就會針對這個領域去介紹。」

除了基礎入門課程之外,學程也包含進階課程,如海上操作船隻技能、工法介紹,還有風機的設計原理、海下結構以及風機建造環境評估、電力電網相關課程。

不過,江茂雄也觀察到,國內離岸風電相關產業的人才需求其實相當多元,甚至在第一階段最迫切需要的人才,反而不是技術相關的工程人員。

舉例來說,風場建設初期最立即的需求便是鉅額融資,無論本土廠商還是外資開發商,都需要嫻熟法務、財務、公共關係、政府政策等領域的人才。反觀在銀行端,內部也必須有了解離岸風電的人才,才能夠協助評估相關風險與專案融資金額。

江茂雄坦言,「我們當時的想法是,(離岸風電)涵蓋範圍這麼廣,希望能吸引不同領域的學生來參加。」但是學程開立初期,參與的學生還是理工背景居多。

為此,學程中的部分課程就做了時間上的調整,像是「離岸風電發電導論」這類全盤性、基礎介紹的課程,特地選在晚間開設,讓同學避開選課時的衝堂,也比較方便邀請業界專業人員到課堂上演講分享。目前類似的基礎課程,一個學期可以有130位同學參與,約半數是非理工學院的學生。

憑藉著良好的風場條件,台灣在離岸風電的發展,比日本、韓國、印度等其他亞太國家都要先進。江茂雄也希望未來可以帶領台灣成為離岸風電的亞太人才供應中心,目前包括「日本的秋田大學、九州大學都表示對這個課程非常有興趣。」不過,雙方合作的內容細節還未討論,就遇上疫情影響暫緩。

至於在業界的實際工作現場,目前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實務現場:心理素質要強,對永續家園有熱情

來自丹麥的離岸風電大廠沃旭(Ørsted),於2016年5月進軍台灣市場,亞太總部就設在此地。預期在2022年,位於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的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將完成建造,併網容量為900MW (千瓩)。

沃旭能源台灣總經理汪欣潔表示,待風場建造完成,大約會有25~30年的運作期,「如何延長生命周期,與風場運維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沃旭從2020年開始招募「運維工程師」負責海上風機、變電站以及高壓設備的維護;同步也需要包含風場場長、行政、倉儲管理等人員,預期將組成一支40人的團隊。

回顧從2020年到現在的招募過程,汪欣潔發現,實際工作環境與想像之間的落差,是新進人員面臨的最大困難。

由於離岸風場距離陸地35~60公里,運維工程師每出一次任務,往往有10天以上必須在船上度過。「在風場險峻的環境工作,體能要好、不能怕高、不能暈船,心理素質也要強一點。」

因此,汪欣潔建議,有志投入風電領域的人,初期只要具備基本的電機技能知識即可,其餘的相關技能都可以加入公司之後再學習,最關鍵的是「要對離岸風電、永續家園有熱情。」

責任編輯:郭昱彣、張庭銉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