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助威半導體、PCB和生醫產業!工研院揭4大創新技術,將解決哪些痛點?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工研院於29日在線上公布「工研菁英獎」,同步揭示4項金牌創新技術和成果分享。尤其針對半導體、PCB產業的應用,工研院帶來了多項最新研發成果;其中部分技術已在產業界內密切討論導入和設備開發,有望於3至5年內技術移轉給國內廠商。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致詞表示,「半導體、電路板與生技醫藥產業都是國內經濟發展重點,在國際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也是經濟部科技專案的投入重點。科技專案將持續支持相關創新技術開發,協助業者提升競爭力。」

兩大技術加強半導體、PCB產業競爭力

目前電子封裝的3D堆疊方向越趨明顯,先進封裝的電極也越來越密集,且矽晶圓基板也趨轉為玻璃基板;因此不論是半導體封裝、載板金屬化等製程,都逐漸提升深寬比的穿孔設計,能夠減少穿孔群的佔用空間。

對於此趨勢,工研院開發出「高深寬比玻璃基板電鍍填孔及檢測技術」,具有全球最佳的高深寬比,能夠運用最好的晶片電動填孔技術,來解決晶片堆疊整合的問題。同時,運用全濕式全金屬化製程可減少5成成本;玻璃基板電鍍的填孔品質俱佳,能夠確保產品無瑕疵。

在普遍的材料生產製造過程中,都會面臨「退火」的步驟,即將材料加溫到特定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再以恰當速度冷卻,能夠增加材料耐用度。如果,將晶圓載板比喻成一塊Pizza,上面的「食材」可能會有不同的受熱程度,倘若能達到均勻受熱,也能確保材料品質無損。

因此,退火是一門大學問。工研院說明,傳統的退火技術能一次處理多片晶圓,但因需加熱至攝氏900度以上的高溫,且作業時間長,不適用於精密細小的元件。因此推出的「相控陣列變頻微波技術開發」,就像是運用家用微波爐的低頻微波,藉由選擇性微波頻率輸出,只在攝氏500度的狀態下,就可確保受熱面均勻度達99%,低溫也能同步消除晶片缺陷問題。

工研院指出,除了半導體廠外,目前也跟化工廠、光電廠洽談合作中,有望技轉給傳統產業業者、回收廠商及學術單位等合作,促成產業多元化。

開發整合應用平台,助PCB產業深化智慧佈局

台灣PCB產業在全球市佔持續領先,已邁入兆元產業,目前政府和廠商也都已逐漸在工業4.0與智慧製造佈局。工研院指出,因應此趨勢成長,也有「兩缺一不」的隱憂,例如國內平均缺工4成、普遍多雇用外勞進行操表;同時,因仰賴資深員工經驗進行設備調校,判定品質也會也工時增加而下降。

因此,工研院研發的「電路板產業智慧製造服務應用平台」就能解決這些痛點。工研院指出,尤其是透過整合通訊協定標準,能夠縮短30%的安裝時程、降低20%的維護費用,更結合影像融合,降低40%的資料量。如此一來,便能提升人力調度,人工智慧輔助人工辨識經驗不足問題,帶來準確率高達98%的高品質。

工研院表示,未來也會率先考慮未來產業可能面臨的問題,在平台現有情況上做調整,「未來也有機會可以找出對應的良率找出來,整合系統模擬跟AI軟體,讓廠商在生產前就能知道生產狀況。」

在記者會上,工研院也針對藥物研發領域,發表乾癬治療植物新藥「PTB323X」,此用藥能夠有效擺脫傳統類固醇用藥的副作用;工研院自杭菊中萃取藥用成分,並以生物轉化及純化技術,使有效活性成分增加10倍、純度提高72倍,更能長期使用。工研院指出,目前配方已獲專利認證,三大精準技術有望加速臨床轉譯和認證。

責任編輯:錢玉紘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