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本會成立於1948年10月24日,當時稱為「台灣區電工器材工業同業公會」,時值台灣光復之初,台灣電工器材工業尚處於萌芽階段,創會伊始僅有加工修理、保養等小型工廠五十餘家,隨著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會員廠商勤奮打拼、歷屆理監事、理事長的相繼經營,研究單位的協助及政府正確的輔導政策,始有今日之規模,目前有會員廠商三千餘家,本業及上下游產值及出口值約各佔台灣工業總產值及總出口值的一半,是台灣最重要、最高科技、最專業、最有前瞻性的產業及產業公會。隨著產業的發展,本業之重要性,本會所用之「電工器材」之名不易表達高科技產業,於是獲政府機關同意於1994年10月24日更名為「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電電公會或TEEMA。
  
會員廠商發展過程(電子電機產業發展過程概可區分如下)
1.1948年~1960年奠定基礎工業時期,僅有小型加工修理工廠百餘家。
時值二次世界大戰方告結束,台灣光復初期,民生凋敝、百業未甦,僅有少數工廠由滬遷台,配合台灣市場需要產製燈泡、配電器材以及電線等簡單電氣產品,加上台灣當時已能自製之收音機等電子產品構成電子電機產業之雛型。
2.1961年~1970年工業發展時期,產品多元化,本會會員數408家。
這一時期,歐美先進工業國家鑑於台灣人民聰明勤奮,教育普及,具有優秀充沛人力資源,宜於發展人力密集的電子工業。嗣以1964年台灣通用器材公司(第一家外資工廠在台北投資設廠)為先驅,世界知名之電子公司多相繼來台投資設廠。復以海內外市場之需要以及政府之激勵與輔導,台灣自營之電子工業亦隨而蓬勃發展。此時期,台灣電機電子產品開始外銷,頗能以低成本產品介入國際市場,而與先進工業國家相互競爭。
3.1971年~1980年資訊工業發韌時期,開拓資本密集及技術密集產品。此一時期本會會員數1,722家。
政府鑑於國際市場瞬息多變,勢必影響台灣經濟發展,尤以傳統性工業為最。乃制訂「發展策略性工業方案」,選擇技術密集度高、附加價值高以及關聯效果好、市場潛力深、能源係數低、污染程度輕等產業為輔導對象,分別實施低利融資、租稅獎勵,以及技術改進等各項輔導,這一時期政府明確訂定資訊工業為台灣未來發展之策略性工業,並積極培育相關人才。
4.1981年~1990年發展策略性工業時期,積極研發新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此一時期本會會員數成長至4,224家。
1983年起電子工業產值及出口值超越紡織業,成為台灣最大產業與出口產業,這一時期資訊產品已成為台灣電子工業之主力產業,1988年資訊產品產值超越消費性電子產品成為台灣第一大主力產品,也因台灣資訊電子工業發展迅速,積體電路產品需求量大,引導台灣積極投入積體電路之投資與生產,造就IC製造業的環境。
5.1991年~2000年順應經貿國際化、自由化潮流,加強國際交流,創設自有品牌,分散市場,行銷世界,推動產品共同開發策略聯盟,發展精密關鍵性電子零組件及產業資訊管理系統。此一時期本會會員數成長至4,510家。2000年起,網路及電子市集、企業e化、知識管理、數位廣播,促使IA資訊家電、個人隨身產品時代來臨,加以各種通訊、多媒體、有線、無線與寬頻技術及市場機會,使得電子電機產業及相關產業蓬勃發展。
6.2001年~2005年是數位台灣數位化的世紀,充分運用資訊與通信科技,增加產業競爭力,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建構高品質的資訊化社會,加速帶領台灣邁向知識新經濟,實現高科技服務島的理想,成為亞洲e化領航者。2005年起台灣電機電子產業面臨歐盟環保指令的衝擊及全球環保趨勢的要求,為使電機電子產業永續發展,本會責無旁貸統籌推動執行產業因應國際綠色環保指令計畫,例如WEEE、RoHS、EuP等。
7.2006年~2010年期間,歐盟環保指令及全球環保趨勢持續衝擊產業,廠商投入大量心力因應,化環保危機為轉機。2008年起配合政府擴大內需方案,產業再造、全球連結及兩岸經貿互動,產業發展預期可順利成長,另在溫室氣體減量、節能減碳成為產業努力目標。2009年為新興產業、碳足跡、碳標籤、綠色電子及行銷、數位消費電子、再生能源與ICT產業創新機會、兩岸搭橋共創兩岸標準及台商轉型升級時代。
8.2011年~2015年期間,在資通訊產業基礎上,本會積極拓展新興應用領域,朝汽車電子與雲端運算產業開發新商機。呼應政府推動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及國際化、傳統產業特色化,利用ICT產品及技術建立智慧家庭社區、智慧經貿園區及智慧城市等整合方案,把台灣成功經驗及模式擴大為產業化並成功外銷。
9.2016年,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已具備大型電廠設置能力,將以系統整廠的方式輸出。伴隨節能減碳全球化浪潮,台灣海峽擁有優質風場,蘊藏離岸風電的龐大商機。台灣積極投入離岸風電產業發展,發展整機、系統輸出,迎接綠色能源時代的來臨。隨著綠色能源的需求持續增加,將著重在智慧能源與儲能系統整合,運用創新技術,加強國際競爭力。伴隨5G網路通訊技術的時代來臨,引爆智慧終端產業發展商機。在車用電子產業方面,在物聯網技術的帶動下,開始投入智慧汽車及鋰電池、電動車等綠能車用電子領域的創新研發。
10. 2017年,隨著無人機產業嶄露頭角,台灣整合資訊、通信與網路技術,針對無人機的消費性市場、農業保護、社區安全防護、環境監控、氣候偵查的高價值應用進行開發,進軍無人機產業。在AR/VR等虛擬實境技術的持續發展下,台灣藉由ICT技術的成長,開發智慧穿戴裝置,跨足AR/VR領域。更整合紡織業和電子業、半導體產業,發展智慧衣,引領未來趨勢。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台灣積極耕耘智慧機器人領域。開發服務型智慧機器人,滿足居家、醫療照護的需求。同時,推動智能機械產業化,發展智慧製造之整廠、整線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發展與銷售,打造台灣成為全球智慧製造關鍵供應鏈角色。
11.2018年,台灣製造業具有全球優勢,推動智慧製造為產業政策中重要的一環,運用巨量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人、精實管理、數位化管理、虛實整合、積層製造或感測器之智慧技術元素,協助製造業朝生產資訊可視化、故障預測、精度補償、自動參數設定、自動控制、自動排程、應用服務軟體、彈性生產或混線生產之智慧化發展,帶動新一波製造業升級。
下一篇 - 會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