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太陽能、離岸風電 再生能源產業穩步前進 - 台灣成為「亞洲綠能發展中心」指日可待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為減少碳排放,發展再生能源成為各國重要政策,包括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的建置需求持續湧現。迎合全球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台灣為達成2025 年非核家園的目標,也自2016 年開始全力發展再生能源,吸引國際全球新能源大廠前來台灣投資,也帶動太陽能與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產業蓬勃發展,2021 年開始商機仍然龐大,不容台灣廠商忽視。

歐盟再生能源用量
首度超越石化燃料

從世界各區域發展再生能源的態勢來看,歐洲國家仍是發展再生能源最快速的地方。日前,國外媒體彭博綠色(Bloomberg Green)引述研究機構Ember 和Agora Energiewende 最新的研究指出,2020 年歐盟再生能源發電量已佔總發電量的38%,首次超越化石燃料的37%,凸顯歐盟已經達到綠色電力的門檻,其中又以風電及太陽能兩種再生能源的應用比例最高。

該份報告也提到,相較於2019 年,歐盟的風電與太陽能發電量都成長了10%,煤炭用量下降20%、核電也減少了10%,約是過去30年以來下降幅度最高的一年。未來,隨著更多再生能源被使用,煤炭將逐漸被淘汰,如果可以進一步以再生能源取代天然氣,歐盟脫炭的日子指日可待。

歐盟快速推動再生能源之際,台灣推動再生能源的進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也走的相當快速,依照行政院訂下的「2025 年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20%」的目標,近年來政府以跨部會資源全力推動太陽能與離岸風電,至今已有非常具體的成果,此前總統蔡英文在出席能源相關的公開場合時指出,透過政府全力推動的再生能源,到了2025 年預計可以創造新台幣1 兆元的投資額,1.2 兆元的產值,以及2 萬個工作機會,未來政府將把握發展策略,並打造台灣成為「亞洲綠能發展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為實現能源轉型與產業發展的目標,政府不斷深化與民間的合作,並於2020 年11 月18 日完成「能源轉型白皮書」,由經濟部與相關部會合作初擬10 項可代表國家推動能源轉型成效的關鍵指標,包括:降低能源進口率、提升供電充裕比率、增進節能成效、促進再生能源發展、促進綠色經濟、降低電力排放係數、降低整體電力系統空污排放、增加綠色運具、降低核能依賴及提升民眾能源認知等。

值得一提的是,為加速推動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經濟部已於2021 年1 月1 日正式實施「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簡稱「用電大戶條款」),凡事契約容量達5,000 瓩以上的用電大戶,未來可透過設置再生能源設備、投資儲能設備、購買綠電或再生能源憑證及繳納代金的方式,來符合法規要求。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再生能源產業服務主持會計師蔡亦臺指出,「用電大戶條款」上路之後將加速台灣企業轉為綠色供應鏈,為了滿足法規和全球綠色供應鏈的需求,台灣再生能源需求與日俱增,企業除需審慎評估滿足法規或供應鏈要求的成本,讓綠色轉型最適化,例如:設置再生能源設備可滿足綠色供應鏈的需求,惟須考量案場建置成本及後續管理成本,繳交代金無法滿足綠色供應鏈之要求等。

2021 年全球太陽能需求增加34%
進一步觀察太陽能的發展。根據國際調研機構IHS Markit 的調查顯示,由於全球對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因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展延的安裝併網項目重新啟動,再加上美國新政府上台對綠色能源的宣示,承諾2035 年實現無碳發電,各種因素之下帶動太陽能產業的後續發展,預估2021 年全球太陽能的裝機需求有機會達到158GW,將較2020 年成長34%。

在全球太陽能需求加速湧現之下,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進程也持續往前推進。2021 年1月21 日總統蔡英文接見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理監事幹部致詞時表示,因為只有穩定地發展綠能,台灣才有辦法落實能源轉型的目標,並且接軌國際供應鏈的新標準,因此2020 年政府提出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中,綠能產業處於最關鍵的位置。

總統蔡英文強調,近年來太陽能光電設置量大幅成長,政府仍持續用更大的力道推動屋頂、漁電共生專案,期能讓國內太陽光電朝「多元複合利用」的方向發展。屋頂建置案方面,目前政府各部會已經積極地合作,在公有建物的屋頂上,全面推動設置太陽光電,並同步鼓勵工業廠房、農業設施等地點進行建置,政府也正在全面盤點、規劃適合設置的地面場域。在推動漁電共生方面,經濟部已導入「環社檢核」的機制,針對比較大規模的光電開發案場,在選址期間就開始環境調查跟社會溝通,協助業者了解會遇到的在地環境和社會議題。

由於目前許多國際大廠要求供應鏈使用的再生能源占比,甚至是有要求產品製程要百分之百使用綠電的情況,因此提高再生能源使用,不但符合國際潮流,更能幫助台灣打進蘋果、微軟、亞馬遜、Facebook 等綠電供應鏈,讓台灣在這一波供應鏈重組的過程中,繼續把握住關鍵的位置。由此可見,確保綠能供應穩定已是強化台灣在國際供應鏈競爭優勢的關鍵策略。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發展
居亞洲領先地位

再看離岸風電的發展。儘管COVID-19 肺炎疫情及經濟循環尚不明朗,但是綠電需求續升帶動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台灣自2019 年在苗栗外海正式啟動第一座離岸風場之後,離岸風電的建置腳步快速前進,預計2020 到2025 年之間還會有14 座風場陸續完工。

透過離岸風電在台灣加速落地建置,順利吸引國際風電大廠來台投資,除了總部在丹麥的國際大廠沃旭能源,另外德商 YUNLIN HOLDING GMB 也已擴大投資台灣離岸風電開發。成功的經驗奠定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在亞洲居於領先的地位,更因此吸引日本跟韓國的團隊來台灣取經。

為實現「亞洲綠能發展中心」的理想,政府已明確訂出長期發展方向,加強國內外廠商長期投資信心。其中風電發展策略將採取「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3 個階段。目前已經開始研擬區塊開發的推動機制,預計從2026 到2035 年將釋出10GW 規模,創造長期穩定市場需求,帶動在地供應鏈的永續發展,讓台灣繼續維持亞太區綠能領導中心的地位。

另外,政府在完成國內綠能供應鏈盤點之後,除了在地化外,下一步更要讓台灣廠商和國際友人,攜手打進國際盃,包括水下基礎、電力設施、風力機組、海事工程這些產業,都要拉高本土廠商的規格跟層級,除了供應在地使用,也要以打進國際市場為目標。

毫無疑問,發展再生能源是達到淨零排放的重要戰略,台灣掌握此一趨勢積極推動再生能源,以其達到非核家園與能源自主的同時,更因此帶動台灣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未來一旦再生能源成為世界各國追求永續的最重要能源之一,或能將再生能源催生為台灣下一個半
導體產業,成為帶動台灣經濟與奠定全球地位的護國產業。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