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部桃COVID-19 群聚事件 - 看全球疫情下的企業永續經營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2019 年底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進入全球大流行,原本在2020 年9 月看似略為降溫的疫情,在同年10 至11 月再次引發2 次大流行,全球病例數激烈增加,截至今(2021)年2 月,感染人數已超過1 億人,死亡人數也超過240 萬人。一年多來,台
灣對於疫情的控制始終做得非常好,政府與民眾仍然相當謹慎,不過儘管疫情依然控制得宜,2021 年1 月時,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簡稱部桃)院內感染群聚事件,疫情再陷入緊張趨勢,許多大型活動因此停辦或延後,企業也同樣持續謹慎因應。

COVID-19 疫情持續影響
全球經濟活動

面對緊張的疫情局勢,電電公會在第25 屆第四次常務理監事聯席會議上,邀請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暨臺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以「從部桃事件談COVID-19 全球疫情下的企業永續經營」為主題,為企業說明如何避免發生公司群聚發展,或是如不幸發生群聚感染時應該如何因應。

近幾十年來全球各地陸續發生各種流行性感染性疾病,從1997、2003 年兩度嚴重爆發的H5N1 禽流感病毒、2003 年的SARS, 而2019年爆發的COVID-19 更加嚴峻。儘管COVID-19的致死率遠低於SARS,但因COVID-19 具較高傳染率,世界各國得藉由鎖城、封國加以因應,導致對許多國家的運作、企業營運與民眾生活都造成劇烈衝擊。

陳宜君說明,COVID-19 感染者的多數症狀無特異性,無法與流感或其他病毒區分;此外,COVID-19 感染者在發病前及發病初期就具高度傳染性,甚至有「無症狀感染」者;再者,COVID-19 病毒釋放(核酸檢查)持續長,平均高達20 天。諸此種種,都使降低COVID-19 的傳播帶來極大挑戰,因此在疫苗尚未全面普及之前,COVID-19 疫情仍在世界各國的持續社區散播,影響民眾生活或經濟運作,其而令人更加惶恐的是,COVID-19 疫情也有不少重症與致死案例,全球死亡人仍不斷上升,可見在疫情尚未找出有效良方之前,做出完善且全面的防疫措施仍是預防感染的最大關鍵。

各界共同攜手合作 
維持台灣良好防疫

面對COVID-19 疫情台灣採取積極的「防堵」(Containment)策略。其中防堵又分為「防堵境外移入」、「防堵社區散播」,以及「避免醫療院所中的散播」三大方向。這次台灣能夠做到舉目共睹的有效防疫,與成功的「防堵境外移入」有很大的關係,除此之外,「防堵社區散播」的成功作為,更是台灣避免境內群聚感染的關鍵因素,包括「手部衛生清潔、全民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衛教宣傳,也對公共場所與集會管理作出嚴格控管,並就不同情況祭出需要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等措施。

就「企業防疫」方面,陳宜君呼籲企業應以衛福部的「企業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營運指引」作為企業最佳因應之道。該指南報告建議企業,應就疫情做好風險評估,並指定防疫負責人員及建立防疫應變單位,負責掌握疫情變化、防疫宣導、防疫物資準備、衛生管理與人員健康監測、疫病通報,以及防疫應變準備等工作。同時也要搭建應變組織與緊急聯絡網,最後確認持續營運計畫的可行性,讓企業如遇員工染疫時,能儘速恢復因疫情期間中斷的重要(優先項目)營運能力。

善用政府全面性的管制措施與宣導,加上企業的因應政策,再由民眾一起配合防疫措施,譬如盡可能減少出入醫療照護等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減少搭乘公共運輸次數、確實配戴口罩等作為,才能持續在防疫工作上呈現良好成效,也才能避免引發大規模感染。如此才可能減少COVID-19 疫情對於民眾生活的影響,並讓經濟活動可以如常運作。期望未來能藉由這次的部桃事件,持續提高企業與個人的防疫警覺,藉由全民共同努力,持續保持自我的健康與安全。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