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RCEP成形 台灣經貿全球突圍 - 困境突圍 政府、產業動起來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當全球區域經濟自由貿易浪潮加速進展,台灣當然不能坐以待斃,不僅政府力尋外交上的突破,積極與世界各國洽談經貿合作與簽署協議的可能性,產業界更是在期盼政府給予協助的同時,也能憑藉自身努力加強技術研發與應用創新,發展出比其他國家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或解決方案,期許在惡劣的環境中突圍全球市場,贏得商機。

政府》政策三箭 
衝破區域經濟封鎖線

針對RCEP、CPTPP 等區域經濟體對台灣帶來的衝擊。經濟部部長王美花指出,RCEP 生效後短期影響有限,惟中長期應加強供應鏈的超前部署。因此政府除將持續加強談判加入區域經濟體系之中,短期也將以促進傳產高值化、差異化,全面協助各行業提升經營效率;中長期而言,將要求技術法人,如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等,協助產業進行升級轉型與高值化輔導。

第一箭》加強各國經貿合作
為擺脫台灣無法加入多個區域經濟體的困境,政府積極推動與世界其他國家與區域經濟的經貿合作,目前在科技領域已經展現多項成果。
以台歐之間的往來為例,在第二屆「台歐盟數位經濟對話」(Taiwan-EU Dialogue on Digital Economy;DDE)中,雙方代表針對當前主流的數位經濟議題進行更廣泛的政策討論與交流,在數位經濟的合作關係再向前邁進一大步。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表示, 台灣正積極規劃「數位國家‧ 創新經濟發展方案(DIGI+)」下階段發展重點與策略,推動資訊及數位相關產業、資安卓越產業、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等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努力建設台灣成為創新、包容、永續的智慧國家;而歐盟近期發布一系列關於塑造歐洲數位化未來的戰略規劃,涵蓋數據利用、AI、數位平台治理等領域的發展及立法架構,亦提出數位發展上位指導原則「歐洲數位十年(Europe's Digital Decade)」,確保歐洲在全球數位發展居於領先地位,可見台歐在數位科技的發展上有志一同。台灣有信心能成為與歐盟優勢互補、共榮發展的合作夥伴,相信透過雙方攜手合作,可化危機為契機,共同在全球經貿新局中脫穎而出。

台歐之外,台日之間在科技領域的合作也正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龔明鑫表示,台灣在新台幣5,100 億前瞻基礎預算中已匡列490 億元投入5G 建設,日本在5G 領域已有良好的布建經驗,可參與台灣的發展。在資安方面,台日同樣面對駭客威脅,彼此可充分合作。此外,台日延續五加二產業創新所建立的綠能產業,也持續進行深化合作。而在醫療器材方面也已建立良好發展基礎,更難能可貴的是,雙方將可利用再生醫療領域的成果,攜手共同發展亞太地區商機。

第二箭》打造高階製程中心
積極推動國家經貿與產業的合作之外,面對全球自由經貿的挑戰,根本之道還是在於提升產業競爭力。由於台灣科技業以製造起家,供應鏈加速移轉之下,未來台灣如能積極發展成為高階智慧製造中心,因應在地化供應鏈的需求,甚至成為全球製造供應鏈體系的重要製造基地,將可維持台灣在全球經貿中的角色與地位。

為打造台灣成為高階製造中心,過去4 年來透過「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推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國際合作,除藉由台日半導體產業的合作,使台灣半導體產業在世界居領導地位,也積極促進台德兩國智慧機械產業交流與合作。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指出,德國在「工業4.0」前導政策下,製造業本著「智慧製造」概念,將機械數位化應用實際導入工廠,數位轉型儼然成為各企業積極推動之目標;而台灣擁有高品質的工具機、資通訊產業,在全球供應鏈扮演極為重要角色,並與國際大廠建立密不可分的合作關係,因此推動台德在工業4.0 的智慧製造合作,將有利於台灣企業爭取更多深化契機與新合作商機,致力強化台灣與國際間技術交流,促使台灣智慧機械產業蓬勃發展。

第三箭》積極推動科技創新
以過去製造優勢推動台灣成為高階製造中心之外,針對AI、5G / 6G、量子電腦等技術,台灣也必須超前部署積極推動上述前瞻科技的創新研發。例如,量子電腦比起傳統電腦擁有極強大的運算力,未來量子技術將對資安、產業、金融與國防等面向產生極大的衝擊,世界各國也投入大量資源研發。

面對即將來臨的量子新世代,政府為加速提升台灣量子科技的實力,目前已透過跨部會資源規劃量子電腦國家隊計畫,預計5 年總投入經費約為新台幣80 億元,因應未來量子世代所帶來的變革,此資源投入相關研發規劃能讓台灣在國際上繼半導體產業之後,持續在未來量子世代占有關鍵角色。

科技部部長吳政忠表示,藉由跨部會合作,結合最具優勢的產業研發資源,以共同發展量子元件製程。研發面向將聚焦於「量子元件」、「量子電腦」、「量子演算法」及「量子通訊」等技術項目或跨項目整合發展,希望在有限的資源下,結合不同領域的人才與團隊,打造最適合台灣發展的路線。

產業》三大戰略 
維持全球競爭優勢

當政府積極採取相關政策協助企業因應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企業當然也要靠自己的努力突破重圍,包括成為全球可信賴供應鏈的要角,以及發展引領全球的技術與創新應用,都是重要戰略之一。

戰略1》成為全球產業鏈關鍵夥伴
國家發展委員會指出,近兩年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加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造成全球供應鏈面臨重組態勢,為避免供應鏈過度依賴特定國家所產生的高度風險,各國已就既有供應鏈之網路安全及相關領域合作積極布局。因此,未來跨國貿易的型態與條件,供應鏈合作關係與數位發展能力之關鍵性將超越關稅,台灣針對全球供應鏈發展新趨勢以及數位經濟發展領域已超前部署,相信足以因應RCEP簽署可能帶來的關稅衝擊。

在新型態供應鏈體系之上,工研院建議,台灣應善用四大強韌元素,打造產業生態鏈,成為全球產業鏈關鍵夥伴。四大元素包括:1. 高敏捷:面對全球製造分流趨勢,除建立短鏈生產體系,亦須控制總成本;2. 高韌性:面對災害衝擊,持續營運不斷鏈;3. 高韌命:在國際競爭中,能創造利潤;4. 高價值:在全球製造中,追求唯一,建置高附加價值以及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科技應用生態。

此外,台灣是全球製造業的主要成員,在高階製造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可持續扮演全球供應鏈可信賴的合作夥伴,建議政府可善用台美產業與科研互補特性,推動雙邊產業策略性合作,由政府協助搭建平台,促進台灣產業與學研機構和美國在高階製造、前瞻科技研發及人才培育等領域展開合作。

戰略2》加強前瞻科技的創新應用開發
持續融入全球製造供應鏈體系之外,AI、5G等引領世界發展的前瞻科技中,台灣也必須在這些技術之上進行應用創新。以5G 為例,經濟部技術處新世代通訊技術推進辦公室(6GO)技術長張麗鳳表示,5G 已邁入商用化時代,各國政府都積極投入,希望能結合高頻寬、低延遲、大連結的優勢,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來帶動5G 應用發展。對此,工研院日前公開舉辦的「世界首航5G MR 無人機競技賽」,結合直播、數位影像傳輸,以及混合實境等技術,未來可成為5G 關鍵應用。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指出,競技無人機是最能展現5G 優勢的創新應用之一,在全球快速發展擴散,包括2021 年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2022 年世界運動會,都將競技無人機(Drone Race)列為示範或運動項目。

而工研院首創的「數位FPV+MR 之競技無人機系統」,從競技無人機影像傳送到飛手觀看僅延遲0.05 秒,支援四人同時場中競賽;同時,導入MR 混合實境運算技術,於賽場中增加虛擬障礙及碰撞視覺回饋,豐富賽事內容。期望台灣競技無人機產業能複製F1 賽事對汽車產業在科技研發、產業發展與媒體觀光等帶動效益,創造下一個競技商機,成為驅動台灣ICT 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戰略3》以生態系發展整體解決方案
在推動創新應用的過程中,打造生態系以及發展「整體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成為贏占全球市場的關鍵,對此,包括研華科技在內的智慧物聯網提供商,都已經朝此方向邁進。

研華(中國)工業物聯網事業群總經理蔡奇男認 ,從工控自動化邁入到工業物聯網時代,「生態」越來越重要,大家優勢互補形成更有價值的產品及方案,方能深入不同應用場景,幫助產業客戶轉型升級。2018 年至今,研華一直在加速生態布局,並且與各垂直行業的專業系統整合商,透過投資、併購等方式,共同打造輕量化、可複製的工業App,加速物聯網應用的落地。

蔡奇男進一步說明,研華的生態夥伴大致有3 種共創模式,一是對於集成方案商夥伴,主要以垂直行業方案型合作;二是方案共創型夥伴,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共創工業App;三是策略合作夥伴,透過投資等資本方式互補加深核心競爭力。目前研華已經與各領域夥伴展開共創合作,包括與安捷物聯共創開拓智慧能源市場、與三技工業共同開拓智能化紡織市場、與銳鼎科技合作金屬加工及手工具領域的智能工廠共創等。

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腳步不會停歇,台灣廠商面臨的全球經貿競爭將日益激烈,在政府採取各項政策措施加以因應之際,台灣廠商也應憑藉己身的優勢,然後善用政府資源推動創新布局,才能突破重重區域經濟體的關稅障礙封鎖線,維持競爭優勢,贏得全球商機。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