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歐盟碳關稅上路 中企挑戰大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全球首個「碳關稅」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於10月1日起搶先試跑,針對鋼鐵等6種產品實施,為中國企業出口歐洲市場造成新一波挑戰。專家認為,未來碳關稅影響將蔓延至更多產業,中國需要建立較完善的碳市場和碳價體系。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能源基金會低碳轉型計畫主任杜?近日出席「2023財經碳中和高峰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發表會」時表示,碳關稅是為了避免碳外洩或碳轉移產生的機制設計,不是作為壁壘出現的,中國需要較完善的碳市場和碳價體系,才能在與歐盟談判時有比較堅實的基礎。

歐盟委員會此前宣布,自2023年10月1日起試實施CBAM,預計過渡期至2025年12月31日,並自2026年1月1日正式起徵,目標於2034年之前全面實施。除了首批納入鋼鐵、水泥、鋁、化肥、電和氫等6種產品,預計還將向航空運輸、道路交通、建築和節能等領域拓展。

根據統計,2022年中國對歐盟出口的6種CBAM產品總額為199.6億歐元,約占中國對歐盟出口商品總額的3.2%。其中,受影響相對較大的產業為鋼鐵以及鋁製品。

杜?表示,因為國別之間碳的管控力度和整個經濟不一樣,歐盟公布CBAM主要是為了讓出口歐盟的廠商與歐盟境內的廠商在碳成本的基礎上站在同一起跑線。

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參考歐盟碳價和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鋼鐵業碳配額基準線測定,CBAM可能導致中國幾家典型鋼鐵企業的出口成本增加約4%~6%。

新浪財經引述分析認為,目前版本的CBAM對中國經濟和產業的影響有限,短期影響可控,而一旦其他國家也開始實施碳邊境調節稅,將對中國高碳產業的轉型產生巨大的影響,每年千萬噸級鋼材出口也將受到的衝擊。

對於中國因應措施,中創碳投公司副總經理錢國強認為,中國現在沒有巨頭企業能真正制定產品終端採購的規則。在這場國際貿易與技術競爭中,中國的產業與企業處於答題者的位置,只有中國產業處於整個產業分工的頂端,才能去定義市場,成為出題者。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