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期2波的電價調漲,光是工業用電大戶漲幅突破30%,平均電價飆3字頭。不僅電價高漲,國家也走到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未來2年進入電廠開發、除役的高峰期。
電力是工業之母,高電價、缺電危機考驗企業風險管理的能力,當便宜的水電不再,企業必須在節能、創能、儲能各環節擠出更多的電力,一波企業搶電大戰正火熱上演。
今年4月電價調漲,政府透過以價制量的方式,企圖減少民生、企業用電,其中產業用電大戶更連2年調漲,究竟會對企業造成多大的影響?從整體能源結構來看,台灣缺乏天然資源,尤其煤、石油、天然氣都仰賴進口,能源進口率高達97.7%(2021年)。
在欠缺自產能源下,本應更節約使用,但台灣長年補貼電價,從成本因素考量,企業推動節能誘因低,造成我國用電量逐年攀升,工業用電占整體用電比重過半的情況。對此,《數位時代》整理出5大圖表,深度「診斷」台灣企業最新用電概況。

ㄧ、2021年全球前10低工業平均電價排名

二、電費占營業支出比最多苦主

三、2022年部門別電力消費及占比

四、誰是吃電獸+大戶歷年節電率

五、企業採購再生能源成大勢
責任編輯:謝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