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七大工業國集團(G7)氣候能源環境部長會議已於4月中發表聯合聲明,作為主席國的日本將面臨嚴峻挑戰。2035年溫室氣體減排量設定為「較2019年減少60%」。來自歐洲和美國的脫碳壓力將繼續存在,日本面臨要再提高再生能源的目標。
日本預計到2030年度再生能源比例近40%左右。與2013年度相比,目前的目標為減少46%,到2030年度減少60%,為達成減排目標,需要採取更積極對策來實現。在核能方面,即使日本向核能規制委員會申請重啟,或重啟所有已通過審核的核電站,但核能發電比例也將保持在20%左右。
日本政府的目標是到2040年導入多達4,500萬千瓦的離岸風力發電。為此,將必要增加推動力道並提前推進。歐洲和中國大陸已將離岸風力發電定位為擴大再生能源的支柱。
在制定聯合聲明的過程中,日方繼續處於「防禦戰」,爭議的對象是燃煤發電廠。歐洲和其他國家以大量溫室氣體排放為由,要求成員國明確說明廢除時間表,但日本並沒有接受此項目,因為在2030年度日本仍將有近20%的發電量需依賴燃煤發電。
另一方面,日本將氨與燃煤發電混燒的做法也相繼受到G7各國質疑,多個G7國家明確反對使用氨發電,並呼籲將其從聲明中刪除。儘管燃燒氨不會排放溫室氣體,但全面商業化的目標時期是在2040年代之後,英國能源安全保障和淨零排放大臣夏普斯則認為這將有助於節約煤炭。
岸田文雄政權使用「綠色轉型」(GX)的脫碳努力也受到了G7各國的批評,在聲明談判過程中,美國公開指出「GX之詞定義不明」,一些國家甚至要求刪除GX,主要意見認為日本制定的GX時間表並沒有明確標示優先開發技術的順序,亦無法預測哪些技術將有助於實現2035年的目標。
導入電動車(EV)的目標在成員國間也一直無法達成協議。英國要求到2035年主要市場的所有銷售都是電動車。美國要求制定在未來十年內將電動車銷量增加到小型車銷售量5成的計劃。日本表示到2035年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將比2000年減少一半,尋求各國理解。美方堅持以銷售台數記述明確的數字目標。日本則對導入電動車的目標和取消燃煤發電的時間表持續拒絕設定具體目標。
日本產業專家表示,美國和歐洲通過包括具體年限和數字的法規和立法來促進脫碳。日本企業曾經是太陽能電池板等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導者。由於國內法規和政策的原因,沒有推廣普及導致失去產業競爭力,被中國大陸和歐洲製造商席捲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