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奧媒標準報(Der Standard)引述中國歐盟商會(ECCC)將於今年6月公布之一項調查報告報指出,目前多數在中國投資之歐洲企業仍未撤離,惟越來越多企業正在尋找替代據點,報告重點如后:
一、前揭ECCC調查報告中,9%在華歐洲企業已決定將投資(或計畫中之投資)項目自中國轉移。另有7%企業正在考慮轉移。總而言之,約六分之一歐洲企業考慮將其業務遷離中國,少於一年前之調查報告,當時約四分之一企業考慮離開中國,主要原因係當地政府嚴厲的新冠疫情防疫限制。
二、歐洲企業考慮離開中國之理由除上述嚴厲之防疫限制外,尚包括:持續多年之美中貿易戰、亞洲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中國經濟呈通貨緊縮趨勢,以及其曾經繁榮及高度穩定發展的商業據點形象正在崩潰。
三、維也納大學國際關係學者(專精領域印太地區)Alfred Gerstl衍申該報告並歸納幾項重點:
(一)亞洲地緣政治局勢之升溫對企業及投資者而言意味存在高度不確定因素。許多西方政客主張盡可能減少對中國之依賴性,並經常公開稱中國為「體制競爭對手」(systemic rival),例如德國經濟部長Christian Lindner。
(二)近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經濟成長率逐年遞減,2022年實質GDP成長不到3%。此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經濟成長將自2023年開始在未來幾年中持續走低。上揭經濟指標大幅降低歐洲企業對中投資興趣。
(三)根據ECCC調查報告,2022年約67%會員廠商表示並未自中國撤離,並希望繼續在華擴張。惟今年最新問卷調查顯示,希望在華擴張之企業僅約50%。
(四)目前多數歐洲企業仍在中國營業,尚無撤退潮現象,中國市場太大,不容忽視,惟業務活動及擴張速度已有下降。歐洲對中國的依賴太大,反之亦然。
(五)許多歐洲企業(包括奧商)不再僅押寶中國市場,而是可慮中國加1。在今年決定進軍其他市場之企業中,42% 計劃遷往東南亞地區,尤以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及印度為熱門目標國家。考慮遷回歐洲之企業僅約21%。
(六)實際上中國企業早已前往上述地區投資設廠,甚至已融入該地區之生產鏈。某種程度上,歐洲企業前往該地區布局僅是追隨中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