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碳關稅浪潮:美國版遊戲規則
新電子InfoLink Consulting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2022年6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美國版的碳關稅,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 CCA)的草案,且日前已完成二讀。若通過,美國將於2024年開始徵收碳稅,課徵的對象包含美國當地生產製造及從其他國家進口的產品。不同於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版碳關稅時程較早,受影響的對象也大不相同,因此接下來我們將更深入探討CCA法案的具體實施辦法及受影響產業、國家。

美國碳關稅實施進程

CCA納管的產業包含煉油、石化、化肥、水泥、鋼鐵及鋁等行業,具體分類如下表一,其產品涵蓋範圍在第一階段已較歐盟廣泛。這邊必須特別注意的是,出口至美國的應稅產品如果有使用其他應稅產品作為原料,則生產製造該原料所產生的碳排放也必須納入計算。此外,向美國環保署申報的資訊內容需包含溫室氣體排放量、產品總重、耗電量、用電是否來自電網、非來自電網用電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等。根據法案內容,2024年度之碳稅申報不能晚於2025年6月30日,納稅期限則爲9月30日。其中,符合聯合國規定的最不發達國家(包含阿富汗、安哥拉、孟加拉等共46個國家)得以免徵,已被課徵的美國國內製造商若將產品出口到其他國家則能獲得退稅。

表1 美國清潔競爭法案規範產業清單

除了涵蓋產品的不同,CCA與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第二個不同點是,碳稅課徵基準的計算方式。美國財政部會根據申報資料計算每類產品的平均碳含量,以作為基線。若製造商的產品碳強度超過該產業在美國的基線,則必須就超過的部分支付碳稅。2025年至2028年期間,基線每年會下調2.5%,從2029年起下調幅度會提高至5%,前述的計算前提是製造商的碳排放等資訊已經驗證。若是未經驗證者,意即其排放資訊可能不具可驗證性、不透明,那麼其需課稅的部分則會依據原產國GDP的碳強度與美國GDP的碳強度比率爲計算基準。

稅率逐年調升 全球受影響之國家眾多

不管是美國國內生產製造還是其他國家進口的應稅產品,碳稅的初始價格都是每噸55美元(2024年),從2025年開始會以每年的通膨率加上5%作為價格漲幅。下圖一採用國際間央行的2%通膨率目標,測算出每年的價格變化,預期到2030年,每噸碳價會至少達到80美元以上,而這僅是保守值,依照美國目前通膨的嚴重程度,屆時碳價超過90美元也是很有可能的事。

圖1 2024年至2030年美國碳稅稅率走勢

美國是許多國家的主要出口國,因此其對各國家經濟、企業獲利的影響程度可能更甚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下表二列舉出五項美國納管產品的主要進口來源,以鋼鐵為例,鋼鐵產品其實可以細分成鋼捲、鋼條等,而不同項目的主要進口國仍有些差異,因此此處僅列出部分項目作為參考。整體來看,加拿大與墨西哥絕對是首當其衝的國家,相較其他國家更具建立應對機制的急迫性。另外,從下表也不難看出,受影響國家非常多元,其中像是中國、南韓、越南、印尼、日本及台灣也都是主要進口國之一,然而目前並沒有任何亞洲國家提出類似的機制,整體碳定價也屬於全球後段班。在這樣的情況下,若還沒有降低產品的碳排放強度,那麼未來極可能會需要繳納大筆碳稅給美國,產品競爭力將大幅下降。

表2 美國五項納管產品之主要進口國-2021年 (資料來源:OEC)

碳關稅浪潮席捲的未來

儘管美國目前尚未正式三讀通過,然伴隨著歐洲議會在今年4月18日批准了數項氣候政策,包含逐步取消碳交易市場的免費配額、2026年導入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預期美國草案通過的時間也不會延宕太久,碳稅課徵勢在必行。清潔競爭法案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尤其是對亞洲國家而言,經濟貿易上高度依賴美國,但卻不屬於免課徵對象,同時也不算美國定義的發展中國家(CCA法案預計25%收入會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脫碳和淨零排放),因此無法得到任何補貼或回饋。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建立相對應的機制外,投入更多心力減少產品碳排放強度或許才是最實際有效的做法。

(本文由InfoLink Consulting提供,原文轉載自InfoLink Consulting產業洞見)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