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儘管面臨能源危機,歐洲工廠仍保持韌性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4)月14日報導,儘管上(2022)年天然氣價格高漲,各界憂心歐洲工業發展恐受重創,惟據相關資料顯示,實際情況未如預期嚴重。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統計,本(2023)年2 月歐洲工業產能仍較2022年同期成長 2%,即使天然氣消費量減少,工業發展仍保持韌性。巴黎政治學院國際事務學院(la Escuela de Asuntos Internacionales de Science Po)教授Thierry Bros表示,儘管天然氣使用量急劇下降,但製造和國內生產毛額(PIB)並未受同級衝擊。

化工、造紙、礦物加工、初級金屬等4種產業屬高耗能產業,約佔歐盟天然氣工業總消費量的三分之二。然上述產業多改以:使用其他污染性更高但較為廉價的燃料(例如燃油、柴油及煤炭)取代天然氣、提升工廠生產效率、進口中間產品(bienes intermedios)及加速電氣化(electrificación)等方式維持其產能,係歐洲工業尚能維持其韌性及成長主因。

西班牙埃爾卡諾皇家研究院(Real Instituto Elcano)強調,現階段為業界提升生產效率最好的時機,倘業者不採取節能措施,未來機會成本將變十分高昂,而技術上尚未提升或著手進行電氣化之產業,更應即刻採取措施,以免錯失良機。西班牙外換銀行研究機構(BBVA Research)財經研究員Cristina Valera及 Carlos Castellano則主張,相關指數已顯示,仰賴天然氣程度愈高之產業受創將較為嚴重,然透過提升生產效率、進口中間產品、或以其他傳統燃料取代天然氣等應變措施,則可能減少損失,或將使損失程度低於預期(menor de lo previsto)等語。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