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全球PC出貨量暴跌29%,蘋果受傷最重!為何說「成也晶片、敗也晶片」?
數位時代黃士育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根據分析公司IDC和Canalys的資料,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已連續第4個季度下降,進一步顯示了該行業的疲態。在經歷疫情起初兩年的出貨高峰後,2023第1季度的出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9%(IDC)和33%(Canalys)。這一趨勢表明, 雖然疫情催生了許多人的遠端辦公和學習的需求,但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的消費已經讓市場進入飽和狀態 。

全球5大PC製造商分別是聯想(Lenovo)、惠普(HP)、戴爾(Dell)、蘋果(Apple)和華碩(ASUS)。聯想、戴爾與華碩的出貨量下降約30%,惠普下降得最少(24%),蘋果則是之中下跌最大的,達到40%。

五大個人電腦製造商的市場佔有率

PC需求持續下滑,原因出在哪?

《TechCrunch》報導,這樣下滑的趨勢預計將持續到第3季,甚至低於COVID-19開始前的水準。IDC的研究經理烏布拉尼(Jitesh Ubrani)表示,「雖然通路的庫存已經在過去數個月耗盡,但仍高於健康庫存量的範圍(4至6周)」言下之意即就算大幅打折,高庫存仍有機會持續到年中。

《Business Insider》指出,過去兩年供應鏈中斷、產品供應不足的問題已經好轉,但並沒有起到促進需求的作用。需求下滑也連帶導致晶片供應商累積過多的庫存,《彭博社》報導,三星在2023年第1季度的利潤暴跌了92%,是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一次。台積電4月10日公布的Q1財報也沒有達到分析師的預期。

IDC總結了幾點可能的原因,包括需求疲軟、庫存過剩以及總體經濟環境惡化等等。第一季度度全球PC出貨量為5,690萬台,比2022年同期下降29%,比上一季下降了28.1%。

來源:IDC

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 PC總出貨量下降29% 至 5690萬台。


上一次急遽下跌要回溯到賈伯斯剛擔任CEO時,這次為何蘋果最嚴重?

蘋果上一次遭遇Mac需求急劇下降,甚至要追溯到千禧年,當時科技業正在努力應付網路泡沫化;賈伯斯擔任CEO沒多久,當時還推出了一款名為Cube的失敗電腦。

雖然蘋果財務長梅斯特里(Luca Maestri)早在2月就指出,3月份Mac與iPad的銷量將比去年同期下滑兩位數。在IDC與Canalys的資料中,蘋果都是5大PC製造商中跌幅最大的,分別達40.5%和45.5%,連帶影響市占率從8.6%下滑至7.2%(出貨量從同期的690萬下滑到410萬)。

《LaptopMag》報導,得益於疫情間的需求高峰,Mac的銷售出現爆炸性的增長,但現在多數消費者已經適應了目前所使用的設備,對新電腦的需求自然大幅下降。蘋果通常瞄準高端消費市場,因此更容易受到經濟條件動盪的影響,而其中的原因之一在於自家的M系列晶片,由於M1 Pro/Max系列效能太強,也讓消費者換機的誘因變得更少,可以說「成也晶片,敗也晶片」。

蘋果在2020年發布M1晶片,隨後在接下來的幾年間扭轉了使用英特爾(Intel)晶片的慣例,這是幾十年來最大的一次更新。儘管每年的廣告文案都引人入勝,但並不會每次都有大更新。如果只是單純的運算力提升,很難吸引人換機。《TechCrunch》認為,這段換晶片的過渡期,已經讓蘋果免於Windows供應商這幾年遭遇的困難,但蜜月期也將迎來終點。

危機也可能是轉機?分析師估年底有機會反彈

分析機構均對今年年底和明年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IDC的設備與顯示器部門副總裁Linn Huang表示,「如果經濟復甦,到了2024年將會有另一波換機潮,校園需要更換老舊的Chromebook,企業也要因應Windows 11而汰換裝置,市場將大幅回升。」

IDC亦指出,儘管成長停滯,但這也為產業帶來了調整計劃和解決供應鏈問題的機會。許多製造商都因為美中貿易戰的關係開始重新評估製造計畫,以蘋果來說,一直有計畫將產線移出中國,讓政治因素干擾產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資料來源:IDCcanalysTechcrunchcnbcbloombergengadgetbusiness insiderLaptopMag

責任編輯:林美欣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