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邁向永續電源管理 亞太區企業面臨不同挑戰
68伊頓電氣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COVID-19疫情迫使企業更加重視IT關鍵基礎設施,以及維持其運作的電力基礎建設。由於數位產品與服務的需求毫無放緩的跡象,已使亞洲企業更有迫切壓力去規劃更環保、更潔淨的數位化做法。

但是,在亞太地區要實現永續發展,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需要縝密規劃與諸多層面考量。亞太地區身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數位經濟體之一,組織或企業面臨著艱難的挑戰,必須在採用再生能源以及應付氣候型態改變之間取得平衡。

由於整個亞太區的數位轉型加速,使企業日益仰賴分析和雲端等技術,而導致亞太區的數位化推手,例如資料中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多的電力。現在,利用阻力最小的方法擴大布建資料中心,同時遵守愈來愈嚴格的排放標準,已經成為關鍵,並開始結合現有更好的能力、實務經驗與電力管理解決方案。

為了能更深入瞭解亞太企業與資料中心經營者的電力管理實務及優先順序,伊頓委託市調公司針對各區域的相關人士進行研究。希望能透過此研究,找出挑戰與機會,以指導企業如何順利應對即將來臨的能源轉型,並持續勇往直前。

電力管理現況與COVID-19的影響

對於亞太區的企業來說,有效且永續的電力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資源成本與消耗方面。在要求針對目前的優先順序進行排名時,能源成本的管理及最佳化是所有市場的近期目標(77%)。排名第二的是減少能源消耗(67%),其次是提高再生能源使用(55%)。

在公認為亞太地區資料中心樞紐的新加坡,有五分之二的組織選擇確保正常運行時間,做為電力管理的第二優先事項。印尼對於再生能源的興趣極高(83%),可能是因為該國政府已制定了鼓勵投資再生能源,以及簡化再生資源電力訂價的法規草案。

在這些優先事項中,有許多是透過更高層級的目標共同推動,例如永續性(62%)和業務持續計畫(57%),以及企業樽節成本的壓力(58%)。

 

圖1 目前市場的電力管理首要之務

電力投資預算提升 投資時程同步加速

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已促使許多企業變更計畫與營運,去配合巨大的改變與干擾。在電力管理方面,在接受調查的公司中,幾乎有三分之二(64%)已加快或維持投資時程,表示電力管理在日常業務營運中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認同。突然之間,這個世界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加依賴數位通訊,維持關鍵的數位系統和服務正常運作,對於廣泛實施社交距離的社會而言非常重要。在加速投資時程的公司中,大部分計畫皆提前了大約三到四年。

在觀察投資金額時,發現33%提高了電力管理投資,31%維持不變。於此方面,澳洲企業明顯領先,幾乎有三分之二的公司(60%)計畫提高電力管理投資,且平均幅度達68%。日本的情形與整體趨勢不同,日本有五分之二的公司認為能源非企業的首要任務。

大多數的日本企業(60%)普遍不確定COVID-19對投資時程和金額的影響。

在整個區域中,許多公司增加或加速投資來因應業務環境的變化,因應更快速的轉型(35%)、配合更廣泛的業務擴張計畫(35%),並取得競爭優勢(29%)。此類投資也可能是受到過去一年所頒布的國家政策方針的影響。南韓與日本皆已宣布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應可看到在未來幾年,將會有更多企業更加重視此問題。

企業受到COVID-19的影響而放緩或降低投資於電力管理方面,最常見的原因是預算或人力的缺乏或變動。在受到疫情負面打擊的產業中,此項挑戰可能會更加嚴重,且可能會導致這些產業的能源轉型進度落於人後。

伊頓電氣事業東亞區業務副總裁嚴慶和表示:「當企業領導者針對公司能源轉型的方向做出決策時,必須以更前瞻性的立場,解決中長期的問題。資料中心基礎建設所扮演的角色已日益舉足輕重,能維持業務與社會服務順利運作。」

 

 

圖2 COVID-19對電力管理解決方案投資的整體影響

 

圖3 按市場分,COVID-19對投資金額的影響

 

新技術採用比率反映當地企業的優先順序

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最佳化已成為全球的首要任務,因此,在調查的大多數市場中,最常採用的電力管理解決方案是電力管理軟體(46%)和智慧電力系統(49%)。此情形呼應了本區域之整體數位化快速發展的腳步,大多數公司皆計畫尋求科技解決方案來處理日常業務。

伊頓在深入研究個別市場之後,發現各國市場對於各種電力管理解決方案的偏好各有不同,技術採用的階段也存在差異。在不斷電系統(UPS)方面,台灣明顯居於領先的地位,採用率達67%,可能是因為電網極為穩定,能支持當地龐大的半導體製造業。由於新加坡是亞太地區重要的資料中心樞紐,貨櫃式模組化解決方案在新加坡(33%)比其他市場受歡迎,例如澳洲(17%)和日本(3%)。

 

圖4 現有的電力管理解決方案部署

現有的挑戰與障礙

儘管大致目標和目的皆類似,企業面臨的電力管理挑戰卻非常不同,主要是受到不同的地方法規情況和地理脈絡影響。雖然本區的大多數企業都同意很難應對政府與業界法規的改變(44%),但是在高成本環境(例如新加坡(50%))中,缺乏預算是最主要的挑戰,而台灣企業則表示最大障礙為老舊的電力管理基礎建設(57%)。同時,五分之二的日本企業表示缺乏專業是當地最大的電力管理挑戰,南韓的比例也類似。此種變化多端的狀況,表示任何處理電力管理挑戰的討論,都必須在個別市場層級發生,才能發揮有意義的影響力。

在澳洲、印尼這些經常發生天然災害的市場中,這些危害不僅被視為電力管理挑戰,且會對企業管理電力以支持營運的能力產生重大影響。例如,73%的澳洲企業認為天災可能會造成最大的影響,尤其是在2019~2020年,夏日野火季造成數十億元的損失之後。相較之下,新加坡僅有37%的公司有相同的顧慮,但是,半數以上(57%)主要是擔心如何管理電網的波動。

伊頓東南亞區總經理Isabel Chong指出:「亞洲地區所有想要最佳化能源使用的企業,都不能忽視亞洲快速變化的電力版圖。每一個國家針對能源和再生能源設定的目標不同,且當地的能力與限制也各不相同,因此跨國營運的公司必須量身打造解決方案,以避免在規劃未來的容量時,產生不必要的損失與停工時間。與正確的夥伴合作,可以協助企業彌補內部技術的空缺,以及量身打造點對點的解決方案,以避免發生上述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也觀察到,印尼(87%)、台灣(60%)、南韓(60%)的許多公司,認為最大的影響是環境法規的變動。主要原因可能是許多國家開始建立全國性再生能源的利用與排放目標,而迫使許多企業必須加快能源轉型。

例如台灣已在2020年2月宣布,在未來五年內,所有購電量高於5MW的企業,都必須有10%的電力需求來自於再生能源。此規定可能會影響台灣前500家電力用戶,也可能是鼓勵台灣最大的「用電大戶」台積電承諾在2030年前,將25%的總用電量改為使用再生能源的因素。

 

 

圖5 各國市場最大的電力管理挑戰

 

圖6 放眼未來:市場未來能源優先順序

 

為新能源的未來做準備

除南韓與日本外,本區域的大多數組織都認為自己有能力以既有的電力管理系統因應外部的能源波動及法規變化。日本和南韓在面對是否準備好應對此類問題方面,都採取更為保守的態度。

相較於新加坡(37%)和台灣(33%),天災頻繁的國家,例如澳洲(87%)和印尼(63%) 的當地企業,似乎認為自己更有能力處理此類挑戰。在日本企業中,僅有10%認為有能力處理此類事件,但是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認為可能會對業務造成最大的影響。

企業的下一步何去何從?

放眼未來,管理能源成本與最佳化使用仍是本區最普遍的優先事項(74%)。為了解決此問題,五分之三的公司渴望能投資新科技,在短期內將電力管理數位化,以及改善電力利用效率(PUE)(67%)和維持低營運成本(61%)。

但是,每一個市場的優先順序各不相同,需要非常精準的在地化手段才能成功克服這些問題。台灣企業最渴望採用新科技(73%),而新加坡和澳洲的企業則分別最渴望維持低成本和結合更多的再生能源。

在未來的一到三年之間,大多數企業(63%)都希望能採用新的解決方案支持電力管理,惟理由各不相同,從優先重視能源成本效率(68%),到符合政府法規(32%)。南韓有七成的企業認為電力基礎建設需要汰舊換新,表示老舊的基礎建設是許多企業進行能源轉型的障礙。我們也可能會看到在未來的電力管理投資方面,永續性將成為新加坡企業最大的考量因素,且永續性與成本效率同時名列為最大原因(兩者均為70%)。

參與政府計畫與補助

除日本外,亞太地區在政府計畫和節能獎勵方面的意識通常很高。印尼有57%的企業,不僅止於知道,而且還非常瞭解其運作方式,領先群雄。其次是40%的澳洲。相反地,僅有17%的日本企業擁有相同的瞭解程度。

在日本,缺乏瞭解也反映在此類措施的參與度。在瞭解的公司中,僅有29%確認他們的組織參與此類節能方案,而澳洲則高達96%。同樣地,印尼(83%)和新加坡(79%)企業亦具有高參與率。

最重要的是投注更多的努力去推動並了解更多相關計畫與措施,以協助組織彌補轉型策略中的空缺。無論是針對新技術的採用給予補助、折扣或員工教育訓練,更多的參與將能協助促進知識交流,並建立更多政府與民間企業合作的管道。

新加坡「2030綠色計畫」已展現出政府的整體方針,以及密切的政府與民營企業合作,克服能源和氣候變遷的相關問題。亮點之一是致力協助企業擁抱永續性以及開發此領域的能力,並為中小企業提供額外的協助。新加坡「研究、創新、企業」2025計畫所發揮的綜效,可能會進一步刺激更多儲能和用電領域的創新。

 

圖7 參與節能措施

規劃採用新的技術

觀察企業可能會繼續投資的解決方案類型,顯示智慧電力管理軟體(70%)排名第一,尤其著重於使用自動化、全面性監測以及預測性分析,更有效地管理電力。

要克服再生能源的不可預測性,勢必要做到儲能而且必要時將能源釋放,因此儲能方案(63%)成為企業優先順序上排名極高的項目,尤其是在以採用再生能源為第一優先的市場中。鋰電池的可用性不斷提升,使儲能方案對於多數企業來說更為適用且務實,因為相較於傳統的鉛酸電池,鋰電池的壽命更長、體型也更精巧。

儲能解決方案結合太陽能板和微電網,成為亞洲社區電源供應的可行方式,且印尼、澳洲等市場已出現大量的前導計畫。這些能源系統可為社區提供更潔淨的發電替代方案,並能快速且可靠地儲存電力,以便在發生野火和其他愈來愈頻繁,且更不可預測的天災時,扮演救命的角色。

伊頓亞太區數位雲端與資料中心業務總監Richard Farrell認為:「各行各業的組織都在利用物聯網和5G的潛力,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透過雲端快速交付的可擴展解決方案,這些方案是來自於全面的監控與即時的資料收集,來滿足電力管理的需求。對許多人而言,投資正確的方案能夠支援以資料為基礎的電力管理方式,以便能在轉向更廣泛的再生能源領域時,快速預測或因應電力品質中斷問題。」

如同所有的企業投資一樣,在採用新的電力管理解決方案時,首要的考量因素仍是負擔能力(65%),尤其是在COVID-19帶來的艱困經濟環境下。其次是因應企業長期(42%)與短中期(39%)電力管理的目標與效益。

 

圖8 對電力管理科技的未來興趣,以公司希望採用的新解決方案為準

亞洲的能源轉型之旅才剛啟程

亞太區的企業在渴望邁向永續的未來時,電力管理顯然是屬於當務之急。雖然大多數公司很熱衷於新的解決方案,但是,長期以來在預算、人才、因應變動頻繁的法規環境等方面的顧慮,仍是日常營運中的重大挑戰。更複雜的事情是加速電力管理投資時程,因為在疫情期間,消費者大幅仰賴數位商品與服務,對資料中心的需求激增。

在未來幾年,轉向再生能源與電力的需求將會有增無減,企業必須掌握明確的電力管理藍圖,以引導能源轉型無縫接軌。

此外,由於各國市場皆已制定本身的目標與方針,且很明顯,沒有任何解決方案可以一體適用,全球企業必須量身打造本身在地的電力管理策略,才能配合企業層級設定的永續目標。但是,具有正確的投資方向、技術合作夥伴和公部門的支持, 將會使更多企業感到能夠更有效地因應這些變化。

(本文由伊頓電氣提供)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