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據eeNews援引元器件分析機構Supplyframe報告稱,許多半導體和電子元器件的價格正趨於穩定,供需正在趨向正常化,並將在2023年下半年出現好轉;但FPGA、功率MOSFET和汽車電阻器依舊短缺,交貨時間仍將延長。另據安聯貿易的最新報告,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今年預計將下滑約5%,占其中八成的消費電子、電腦及通訊產業都會衰減。
如上所述,最新消息顯示,其中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電子元件需求和採購活動預計環比下降2%。價格方面,85%的半導體定價維度將保持穩定(不包括存放裝置),其餘的將在2023年下半年變得完全有利於買家。交貨週期方面,某些半導體的交貨時間仍將延長,包括FPGA和汽車專用電阻器等無源元件,將持續到下半年。
Supplyframe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Steve Flagg表示:“電子元件的交貨時間仍然長於歷史標準。隨著一些市場需求的下滑,元件交貨時間的改善速度快於價格,”。
對於2023年第一季度,據Supplyframe的Commodity IQ預測表明,全球市場的交貨時間和商品數量將下降8%,部分分配給有源和無源元件。
雖然記憶體和小型陶瓷電容器等組件的庫存過剩,但汽車級微控制器和FPGA仍遠低於Commodity IQ庫存指數基線。模擬積體電路(IC)、微控制器和分立式IC(尤其是功率MOSFET)在第一季度及以後仍將受到限制且成本高昂。
與2022年第三季度相比,2023年第三季度所有電子元器件的全球交貨時間將大幅縮短。Commodity IQ預計第三季度將減少近60%的交貨時間,與2022年同一季度的73%相比,第三季度預計不會增加。但Commodity IQ預計半導體的交貨時間延長將持續到下半年,包括FPGA和汽車等無源元件-特定的電阻器。
儘管去庫存可能會在上半年結束時完成,但IC訂單、晶圓開工和產能利用率將開始上升,記憶體價格將在今年下半年觸底。該公司預測,DRAM價格將在第三季度開始復蘇,NAND價格將在第四季度或2024年初開始復蘇。
另一方面,遵循季節性趨勢,1月份全球需求活動環比增長7%。在歐洲/中東/非洲地區,增長是由德國(44%)、法國(37%)、義大利(32%)、以色列(15%)和英國(55%)的採購活動推動的。
截至1月,這些國家的電晶體環比大幅上漲68%,微控制器和微處理器上漲34%,電容器上漲30%,二極體上漲近40%。
Commodity IQ全球電子元件需求預測與2022年相比,2023年上半年較弱,預計第一季度與2022年第四季度相比僅增長1%。鑒於汽車和工業元件訂單的樂觀情緒以及彈性宏觀經濟前景,Supplyframe預計整體下半年需求開始反彈。
據安聯貿易的最新報告,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今年預計將下滑約5%,占其中八成的消費電子、電腦及通訊產業都會衰減。報告指出,只有當從零售商到消費電子公司再到半導體設計和生產等環節完成去庫存後,市場對半導體的需求才有機會回升。該報告也提到,中國大陸的消費者可能會帶動半導體市場較快復蘇。但目前來看,中國大陸對半導體的需求增長,仍不足以提高2023年的整體出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