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法媒Usine Nouvelle本(2)月9日報導,俄烏戰爭恐導致法國軍武及彈藥生產缺乏關鍵金屬,例如穿甲彈所需之鎢、凱撒大砲彈藥之鉭、導彈系統之稀土,以及飛機發動機與起落架耐高溫組件之鈦。法國國防工業之鈦金屬近半數係由俄羅斯VSMPO-Avisma集團所供應,受俄烏衝突影響,製造商雖設法找到其他短期供應來源,但無法填補庫存需求。再者,鈦金屬並非唯一須預防供應短缺之原料。
法國海軍戰略研究中心(CESM)指出,過去除鉭與鎢之外,其他金屬甚少在軍備領域有重要用途。國防產業受供應鏈中斷之影響或許低於其他產業,但隨地緣政治持續膠著,未來風險難以預料,因此其他稀有金屬可能亦具有潛在戰略意義,且原料主要來自上游供應商。法國軍備總局(DGA)近期甫針對金屬原料供應問題成立專案辦公室,要求製造商審查供應鏈運作情況。
法國政府於2022年任命前總理府副秘書長暨軍備總工程師Benjamin Gallezot為跨部會代表,專責戰略性礦產業務,以因應更多全球情勢變化;另並設立戰略性礦產資源觀測所(OFREMI),掌握關鍵金屬庫存情況,國防製造商即為重要利害關係人之一。DGA指出,法國如要擺脫戰略原料庫存之對外依賴,則須推動在地生產,並研議庫存場所及預算來源等問題。CESM亦指出,日本對於電子產業之關鍵原料保持48天庫存,美國則由國防後勤局負責確保銻、鋰、稀土與鎢等軍備生產需求;美、日作法均可供歐盟效法,或由執委會提供歐盟成員國參考實施。
報導另指出,由於中國掌控全球多數稀土生產,恐危及美國生產波音F-35戰機。對此,美國採取供應多元化策略,於2022年6月與澳大利亞Lynas集團簽約合作,並由國防部負擔1.2億美元之投資金額供該商在德州設廠,處理來自澳大利亞礦山之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