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汽車產業作為廣州的第一大產業,2021年產值超6000億元,產量296.6萬輛、創稅363.5億元,產量和創稅均居全國城市第一。最新報導顯示,目前,廣州已形成以12家整車製造企業為核心、1200多家零部件企業聚集、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湧現的完整汽車產業鏈,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重鎮。
廣州市人民政府日前印發《關於支持市場主體高品質發展促進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實施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發揮好300億元汽車產業及零部件產業發展基金作用,近地化構建“432”汽車產業園區,提升車規級晶片、動力電池等核心零部件近地化率。出臺專項扶持政策,推動半導體和積體電路產業加快發展。
實際上,本月初,在廣州汽車產業發展新聞發佈會上,廣州市工業和資訊化局總經濟師陳鍵華表示,在已有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基礎上,廣州先後出臺了《廣州市支持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穩鏈補鏈強鏈的若干措施》《廣州市智慧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22-2024年)》等政策檔,從土地、資金、用能等要素上多方保障,全力打造“432”汽車產業園區發展格局。
據悉,廣州接下來,將圍繞提升汽車關鍵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推動廣本新增12萬輛純電動生產線、東風日產20萬輛純電動生產線、廣汽自研電池電驅等重點專案建設,加快專案落地轉化;圍繞“432”產業規劃佈局建設番禺、花都、南沙、黃埔4個自主品牌創新基地,推動搭建汽車零部件交易平臺,提升廣州汽車零部件近地化率。
總體而言,廣州圍繞核心零部件和產業鏈缺鏈環節推進強鏈補鏈工作,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瞄準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半導體等細分領域開展精准招商。2022年,全市推進汽車產業鏈招商專案314個,其中,擬簽約專案有106個,總投資概算超1100億元,涵蓋汽車研發、設計、材料、裝備、充換電等多個領域。
除了以全市名義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廣州市黃埔區印發《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關於促進智慧車載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辦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針對智慧車載系統、核心零部件、智慧網聯汽車企業,在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推進“車”“芯”硬體軟體協同、構建應用場景生態圈、上下游產業配套、產業鏈補鏈強鏈等方面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
據悉,“細則”指出,支援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攻關,開展複雜系統體系架構、複雜環境感知、智慧決策控制、人機交互及人機共駕、車路交互、網路安全等前瞻技術研發。對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實行“揭榜掛帥”,支持突破解決相關領域“卡脖子”技術問題,對成功攻克的項目按該專案總投入的3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每年最高補貼100萬元。
關鍵的是,“細則”指出,推動車規級晶片設計、測試和生產,建立車規級晶片等核心零部件備份清單,圍繞高端MCU、IGBT等緊缺晶片及功率器件,支援整車零部件企業協同、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聯合開展攻關。對研發生產的車規級晶片在本辦法有效期內新通過AEC-Q100認證的企業,給予100萬元一次性補貼,單個企業每年最高補貼100萬元。
此外,支援雷射雷達、HUD系統、網域控制站、線控制動/轉向等產業鏈高附加值領域企業發展。對研發生產的雷射雷達、HUD系統、網域控制站、線控制動/轉向等產品在本辦法有效期內新通過整車廠商認證、驗證、測試等流程的企業,且實現產品銷售的,每通過一項整車廠商認證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單個企業每年最高補貼50萬元。